公告版位

 

有煮過中藥的朋友,大概都了解煮藥的流程,基本上就是一帖煮兩次,(混合後)分早晚服。但是你有煮過一大鍋的中藥當水喝的嗎?讓我們來看這個case:

堂伯兄,飲火酒,坐熱炕,晝夜不寐,喜出汗。誤服枇杷葉麻黃等利肺藥,致傷津液,遂成肺癰,臭不可當,日吐膿二升許。用千金葦莖湯合甘桔湯。

 

蘆根八兩 薏仁二兩 桃仁兩半 冬瓜仁兩半 桔梗三兩 生甘草一兩。煎成兩大菜碗,晝夜服過碗半,震去十之七八,盡劑震去八九,又服半劑,毫無臭氣,調理脾胃收功。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鯉魚湯一直是民間利水、消腫、產後調養,以及外科手術後恢復元氣的常用食療。一般來說,以當時的醫療水平,看到病人吐血了,想當然而要開一些止血的藥物。吳鞠通為什麼沒有給病人吃水煎藥來止血,反而開了一帖類似食療的藥方呢?他自己是這樣說的:「勢太危極,不敢驟然用藥,思至陽而極靈者,莫如龍,非龍不足以行水。而開介屬之翕,鯉魚三十六鱗能化龍,孫真人曾用之……」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完了連載四集,精彩萬分的醫案,讓我們搭時光機從乾隆年間回到現代。這個病人,肚子脹/全身水腫/又吐血,到底是什麼病呢?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有幾個線索可循:

1.全身性的水腫→起因可能是:心因性,腎因性,肝硬化,營養不良,甲狀腺低下……等等。據醫案中的描述病家的經濟應該還不錯,大概不會因為沒東西吃造成營養不良。甲狀腺低下的話病人應該有長期的虛弱病史,在此案中也未提及。心臟衰竭造成的水腫的特色是病人會呼吸困難,四肢冰冷。腎臟造成的小便量通常會減少,或有蛋白尿→小便有泡沫(一般說小便有泡沫腎虧這個中醫很注重,通常不會漏掉) ;肝臟也是很有可能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二月初四開始治療到今天,才不過三天三夜的時間,卻像是過了好久似的。如今病人腰部以上的水腫已經消退了,但是從小腹以下,下半身仍然是腫脹的。吳鞠通認為,當初發汗的力量,並未達到到膝蓋以下,依據黃帝內經所說:「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註)」,這個病人還是如風中殘燭,命在旦夕。只能說病情算是暫時的穩住而已。

如何除去病根呢?依照中醫的理論,下半身的水氣理當要從小便排出,吳鞠通於是開了最有名的利尿方劑:五苓散,來通利患者的小便。每日一帖吃下來,一連吃了15帖,沒想到到了2月21日,病人的下半身依舊腫脹,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