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衛教及醫學新知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6523429_s.jpg

近幾年台灣的夏天伴隨著綿長的雨,最近不少病人濕溫為病,全身酸痛,失眠,煩躁難耐,來到診間後,不約而同的說:我都沒有吹冷氣喔!

是啦!現在盛行「自然風」,喝豆漿要非基改,吃蔬菜要有機,衣服不能有人造纖維,不過對於不能吹冷氣這點,個人實在不能苟同。不能吹冷氣,謂之為順應天地,取法自然,謂之為排濕,甚至還有人說什麼吹冷氣的話會有寒氣入侵。真的是這樣嗎?中醫真的認為不能開冷氣嗎?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

為什麼上一篇要介紹一些補氣的食物呢?主要是因為希望各位朋友平常若想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話,我建議儘量以食補的方式,不要自己亂進補。

近日不時聽到有朋友或患者自行進補補出問題;

如小朋友太早吃「轉大人」結果月經提早來;

如女生在月經後吃XX四物飲造成月經停了又來,結果變成貧血;

還有坐月子吃了某家知名廠商提供的月子飲大補帖結果大出血送急診,

或每天吃當歸黃耆人參大棗吃到上火喉嚨痛……這些例子實在不勝枚舉。

甚至也有聽過長期吃四物湯後來長了乳癌

或大量吃補腎藥結果年紀輕輕就攝護腺腫大解不出尿來……花錢又傷身,真的很不值得。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常常有患者問,醫生我平常要多吃什麼比較好?

 

其實身為中醫師的我很怕被患者問這個問題,因為生性龜毛加上從小愛吃美食的結果,心中對於「食物」二字是具有無比的崇敬和想像。因此「要吃什麼、該吃什麼」對於我而言,永遠是一個閃耀著金色光芒的霓虹燈,難以在三言兩語內說得清楚。

 

因此,對於患者問:平常要多吃什麼?相較於電視上口才便給的「養生大師」,我只能唯唯諾諾的吐出幾個字:「那……就吃營養一點……」←實在是很遜啊~~~。

這些養生大師,所宣揚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食物,或一大堆號稱具有養生功能本草網目有記錄的食材,常常是光用想像的就覺得不甚好吃。就算再怎麼養生……對於美食主義的我而言,真的是敬謝不敏啊~~~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不過,對於我們一般人,或是進行靜坐的時候,呼吸的目的是何?講白了只有三個字:

 

→對啊!呼吸本來就是一個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不是嗎?

 

因此,我們要練的呼吸方法,應該是一個「放鬆」、「省力」、「自然」的腹式呼吸;和上述音樂家們的腹式呼吸,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醫生,為什麼我會吸不到氣呢?」

 

「因為你太緊張了!要多放鬆,好,下一位患者!」←許多醫師的標準答案,不過有講跟沒講好像差不多。可是醫師又不是一對一教瑜珈的,那能期望醫師從頭到腳的糾正每一位患者的姿勢和觀念呢?

 

因此呢,在這篇文章,我們直接從「吸不到氣」的原因出發,儘量的去剖析其中的原因,讓大家可以平常在家練習,自我回饋: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現代人生活緊張,因此學習放鬆的方法,如:運動、打坐、聽音樂……對於重新調整生活的節奏很有幫助,而在所有的放鬆方法中,「腹式呼吸」算是最基本而最重要的一環。

 

在門診常常要教導患者如何做「腹式呼吸」的練習,才發現很多人都學錯了!不但沒有利用到「腹式呼吸」的益處,反而造成氣滯的問題。因此今天要特別把這一個項目提出來討論。

 

尤其是:睡眠不好、神經緊繃、倦怠沒有元氣、肚子常常脹氣、自律神經失調、胃食道逆流、曾發生換氣過度……等患者,一定要好好的對這個主題下功夫喔!

 

從小到大,是否已經有不少人教過您腹式呼吸,可能是您的聲樂老師,管樂老師,氣功老師、瑜珈老師、靜坐老師………但是好像每個人講得都不太一樣。

 

 

關於腹式呼吸的要訣,其實坊間的流傳,有許多錯誤的地方,往往和武俠小說練功不正確,以致走火入魔,經脈逆流一樣,很多人把腹式呼吸練成了「肚式呼吸」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連著好幾篇,談到有關飲食和濕氣的關係。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真的是所言不假。

 

 雖然,無情的林醫師,已經在大家的食物清單上,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給劃上了大X。但是,這真的不是林醫師我在危言聳聽……

 

 一直奉勸大家不要吃到「不好的油」,其實,這些又香又酥又可口的點心食品類,以及大部份的油炸品,多半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已經由科學證實,會增加膽固醇、造成身體發炎,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從而造成心臟病,也可能和糖尿病、不孕症、以及一部份的攝護腺癌、甚至和阿茲海默症有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0 Tue 2009 11:34
  • 退火

退火?退火?到底在退什麼火?

 

很多朋友都對自己的體質有一定的了解,不少人都知道,自己是「有火氣」的體質,所以會常常吃一些退火氣的東西,像西瓜、像椰子水、像蘆薈、黃連……等等。

 有火氣就要降火,這樣的觀念,大體來講是沒錯的。

 但若從正統中醫的概念來說,卻是大大的有問題。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多患者有肩膀、腰背、四肢的慢性疼痛。其中不少人會尋求推拿的民俗療法。 不管是推拿或是指壓按摩,手法或輕或重,通常在經過治療後,真的是"全身清爽""酸痛好利利" 。

但是,有少部分人,在推拿按摩的幾日後,原來酸痛的地方又復發,甚至,範圍更加廣泛、程度更加嚴重。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廣告有講「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盪氣迴腸的廣告文,讓我們都朗朗上口,但真的,沒事要多喝水嗎?

對於代謝能力旺盛、運動多流汗也多的年輕人或運動選手,多喝水當然是健康而必要的行為。

然而,對於心臟不好,腎臟不好的患者,太多的水會造成體內水分代謝的障礙,而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中醫一向注重的,是「均衡」的養生觀念。水分的均衡代謝,是氣血循環十分重要的一環。少了當然不行;而多了也不見得好啊~~~

這兒介紹一個case:

35歲女性,胃不舒服已一個月,時好時壞,大便日數行,但是要解時卻解不出來,量也不多;常自覺有口臭。

脈是沉細滑脈,我先給了真武湯+枳實消痞丸(補腎利水+消脹氣);一週後回診,改善不多,而且口腔出現潰瘍。

脈變得沉細而緊,按之有力,我改用大黃附子細辛湯,加上砂仁白芷(退脾胃的虛火),再吃一週。

再回診後,胃已不痛,口瘡也已經好了,但是大便在肛門口難以解出的現象卻仍然存在,每天都有好幾回。這個情況,真的是費人猜疑……

問題是,脈象沉細滑,這是水氣脈沒錯。但為什麼用真武湯會沒有效果呢?關於腸內的水氣,我記得在清代陳修園醫師的"時方妙用"一書中,有提出一個經驗,就是用真武湯+大量的生薑,來治療"腸中有漉漉水聲"。我問病人肚子裏是不是常常有嘰嘰咕咕、像是水在攪動的聲音?果然有,那就是腸間水氣沒錯啦!用真武湯+生薑來治療一週看看。

……過了一個星期,病人回來了,效果如何呢?搖搖頭,還是一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辨證也正確,脈象也符合,方子也是屢試不爽;怎麼會踢到鐵板呢?

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病人為了幫助排便,每天都喝很多的水,真的是像廣告所說的,多喝水,多喝水,不停的喝水。病人認為,多喝水可以排毒,可以讓大便通暢,所以數年以來,都維持著這樣的行為

這……也未免喝太多了吧!過多的水分對於虛弱的腸胃,會造成中醫所謂的「飲邪」或是「水毒」的情形。難怪我們用補腎利水的真武湯沒有效果。因為就算我們把「水毒」清出來,病人還是不斷的自我補充啊……這樣子當然吃藥沒有效了!

於是,照原來的處方:真武湯+生薑,再吃一週,囑咐病人,只有在口渴的時候可以喝一點水。

過了一週後回診,果然腸胃的不舒服已經大幅減輕,腸胃不再咕唧咕唧的叫,大便想解又解不出來的情況也開始改善。

 這是一個很標準,「多喝水喝到生病」的例子。好在我們有問到原因,並矯正了她的不良習慣,不然,真的是太冤枉了!


水分的代謝,要經過腸子的吸收,血液的循環、心臟的推動、腎臟的過濾、泌尿道和膀胱的輸出、汗腺的分泌……是身體成千上萬的細胞合作無間而達成的;每一個步驟,都要消耗身體的能量。

因此,不應該將「多喝水」等同於「促進代謝」or「排毒」;實際上,細胞本身的能量是否足夠,不同組織間的運作是否協調,才是真正決定了代謝的品質。所以,脾腎虛弱的人,其水分代謝的能力其實是比較差的,不宜大量喝水,口渴的話,就喝一兩口,潤潤喉,也不要每次都喝一個馬克杯(牛飲)。

如何查覺自己是否水分不足呢?一般來說,口乾舌燥、嘴唇乾裂……當然是一個指標。可是很多火氣大的人,就些喝再多的水,還是一樣嘴唇乾裂。以前在榮總心臟科的時候,老經驗的主治醫師曾說,可以觸摸患者脅下,也就是兩側肋骨旁的皮膚,看看是潤澤的,還是乾燥的,這個區塊,因為通常都有衣服包著,比較能代表體內水分代謝的狀況,尤其是心臟不好的老人家,因為常常要限制水分的攝取,有的時候甚至真的水分會太少,其實可以用這個位置的皮膚狀況做為水分補充的指標。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如何查覺自己是否水分過多呢?舉例來說:容易水腫、常常覺得喉頭有多餘的水分、像這個case一樣覺得腸子裏常常有唧咕唧咕的聲音,喝水後有想吐、或吃不下東西的現象……這些都是水分過多或水分代謝不良的現象,應該尋求合格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

總之,所有的食物,包括「水」,也都需要「適量」。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觀念!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許多的疾病無法痊癒,其實有很大的因素,是和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患者因為觀念錯誤,重複的做著傷害身體的行為而不自知,甚至自認為很健康,這樣的情形,即使遇到再厲害的醫師,用最好的藥物,疾病也很難痊癒。

 

衛教實在是醫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些問題與觀念,我必需常常的重複向病人澄清,有的時候患者還不相信……真正是「有嘴說到無涎」~~~~。

 

因此,今天就把這些觀念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達到一些宣導的效果。如果各位有什麼疑問,也可以在此篇後面發問來討論。

 

 

今天要提出的錯誤觀念就是:

 

<每天早上都必需喝一杯咖啡或奶茶,然後就會肚子痛然後拉肚子;藉此來達到每天排便的目的>

 

No! It’s wrong!!!這絕對是錯誤的行為!!!

 

 

這類患者,通常他們的體質是屬於脾胃虛弱,蠕動困難的。因此,早晨空腹喝下的咖啡或奶茶,對於這些人的體質,幾乎算是一種「瀉藥」。

 

這些人持續這樣行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如果沒有咖啡或奶茶,就不會上廁所。

 

為什麼這樣呢?腸胃力量弱的人,蠕動比較慢,吃得多容易脹氣以外,大便的頻率也比正常人少。一般人每天排便一次,但是腸胃虛的人,反而是2-3日上一次才符合體質的條件

 

應該是要吃補藥,或是用灸法補充正氣,讓腸胃的蠕動功能恢復,消化吸收加速,唯有這樣,健壯的身體才會每天有正常的便意。

 

想想看,您的腸胃已經夠虛了,還每天用瀉藥來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豈不是虛上加虛。更嚴重的是,咖啡和奶茶,皆屬於「濕熱」性質的食物,這些濕熱的毒素,因為脾胃功能虛弱的關係,無法轉化出去,反而累積在身體中。

 

也就是說,這樣的排便模式,是沒有辨法真正排出體內毒素的,瀉藥只能排出「腸子裏面的東西」,但是存在身體之中、血液之中、組織之中的濕熱毒素,要代謝到腸子和大便中,這需要中醫所謂「脾主運化」的功能,也就是說,沒有強健的「脾胃」功能,體內就沒有好的排毒系統。而當腸胃功能愈來愈弱時,毒素無法代謝到腸子。結果瀉藥只有排到「便」,沒有排到「毒」。

 

這有多糟呢?長期以來,體質轉變為「脾虛濕熱」,這是中醫的概念中,極為難纏的狀況。俗話說,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數十年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傷害,又需要花多少的時間、精力、金錢才能修補呢?

 

 

 

ps對中醫有興趣的同胞,可以參照傷寒論的這個條文,相信我們能有更多共鳴:

 

太陰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胃氣弱易動故也

 


(本日加映一場) 

 

另外,市面上許多商品廣告不斷宣傳著:「每天排便=排毒」的觀念。結果這些腸胃虛的患者,為了害怕體內累積毒素,吃了一大堆健康食品來幫助排便,並認為自己每天排便真是健康啊!這也是很讓人擔心的現象。

 

當然,有些是正確而有效的,有的卻是「排便不排毒」,這是因人而異,而不是因藥品而異,最好是要請教醫師。在這裏提供幾個簡單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1.     如果吃了某食物之後,過了不久就肚子痛而腹瀉,這就不對。「痛」和「瀉」是兩大錯誤指標,絕不是長期保養的方法。

 

2.     如果是隔日能排出成條的大便,就比較可以放心

 

3.     單純的乳酸菌或益生菌,應該沒有問題

 

4.     市售的酵素千千萬萬種,關係製藥廠商的利益,請不要在網路上叫我發表意見。

 

5.     許多健康食品吃了之後能排便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裏面放了「輕微的瀉劑」,如:氧化鎂(MgO)的原因,沒有什麼神奇的,大家可以參照健康食品的成分欄。

 

6.     健康食品中,如果看到senn---類的成分,如sennoside, sennapur, senna leaf……等等;這個就是「番瀉藥」,這個成分就是醫院開給長期便秘患者服用的土黃色瀉藥。當然吃了會瀉,因此,該不該吃就要尋求醫師的意見。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先提一個案例:女性患者,胸悶胸痛已經三日,自述幾天前曾做劇烈的運動,之後就覺疲倦而吸不到氣。本來可以用針灸先幫患者補氣,不過患者怕針,而且有暈針的病史,脈象也是沉細弱數,萬一暈針,則是虛上加虛。所以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於是我就開了一小包藥,放在小藥杯中,請患者現場服用。等5分鐘後,再進診間把一次脈

 

病人吃完藥後5分鐘,走進診間,症狀已經緩解許多,脈象上也有進步。她笑笑的說:林醫師,沒想到中藥也可以這樣吃啊~~~這個藥好厲害,我已經比較吸得到氣了。不過~~夜市賣金桔檸檬的,也會先給一小杯,你怎麼和賣金桔檸檬的一個樣?

 

……冏……|||

 

沒關係啦~~~金桔檸檬因為對自己的飲料有信心,所以不怕你試喝。如果用這樣的邏輯來講,就是中醫師對自己的藥方有信心,所以當場讓你服用啦!嗯,這樣子想就「酥胡」的啦……

 

中藥怎麼會這麼快呢?中醫到底有多少的可能性?在一般民眾的觀念是,中藥溫和不傷身體,要長期吃才會有效。

 

可是,「一劑知二劑止」、「覆杯即瞑」,馬上吃馬上知道,卻又是我們中醫圈內人最期待的效果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存在呢?其實,是因為治療的疾病屬性不同的關係。

 

偏向「氣機不暢」的問題,比「血」的問題好處理。

偏向「功能性」的問題,比「結構性」的問題好處理。

身體經絡」的問題,比「心理動力」的問題好處理。

 

至於患者到底是那一種問題,只有醫生知道。譬如說,同樣是腸躁症,拉肚子好幾年,有的人可以在1-2週內改善,但有的人就是綿延難治,可以搞上好幾個月。

 

由於「醫--病」本身在專業知識上面的先天落差,病人往往無從得知自己是屬於那一塊疾病。大概就只能從結果反推回去來臆測。

 

不過我想,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儘量使「能很快好的」趕快好起來;需要「慢慢調」的,在安全而沒有副作用的前提下,逐漸進步。


回過頭來談一下這位患者好了,因為「胸悶吸不到氣」是中醫門診經常處理的疾病,若有中醫新手的話,這個症狀一定要了解。

 

這個症狀是標準的「大氣下陷」,這是清代名醫.張錫純的說法,他創立「胸中大氣」這個名詞,認為「胸中大氣」掌管呼吸和心肺功能。其實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元氣不足,呼吸困難

 

這張治療大氣下陷的名方,叫做「升陷湯」,組成只有5味藥:黃耆、升麻、柴胡、桔梗、知母

 

我們中醫圈內人有這樣的共識(迷思?),就是使用的藥物種類如果越是精簡,代表這個方越是有效。因為藥物種類少,則「藥精力專」,也就是說,藥物之間的互相牽制和干擾就少,而比較容易形成一個共同的方向,所以藥雖小包,但力量往往比大包藥還要強,還要快。

 

這個方只有5味藥,不囉嚕,力量強,可見這個創方者(張錫純)的功力之高深!

 

→這也是中醫圈內人普遍認為的「經方」的特色。所以我們會用「頗得仲景制方之原意」這樣的「行話」來讚美這個方的組成。

 

Ps仲景就是傷寒論(經方)的作者啦!大家應該已經跟他很熟了吧…… :p

 

但是「藥精力專」方子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用得不對時,副作用也是又強又快,因為中藥是有寒熱虛實的方向性的,辨證的精準度是唯一的重點。除了問清楚症狀以外,要特別強調脈象,使用這個方時要以緩弱脈為主,而右寸獨弱為合拍,緩脈比細脈合適,細數脈的話可能有虛火,這個方就不應使用。

 

這個方臨床上十分的實用,我是幾乎天天在用。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雖不在中醫標準教材之中,不過個人認為,絕對是有志於良醫者必讀之書。

 ……好像有些話沒講完?可是暫時也想不起來,不然各位看不懂再問好了……就先醬子吧!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的內容,這位患者,雖然來如風、去如風,但也留下了一些線索,逼得我們不得不深入去思考。  

 

首先,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類固醇濫用後遺症」?

 

 

明明她控制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類固醇,用量只有5mg,是在生理劑量之內(我們體內也會自行分泌類固醇),所以這位患者5mg的用量並不算高。不應該對病患的身體造成影響。

 

 

體質特殊?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但更令我懷疑的,患者是不是從其他途徑,服用了大量的類固醇

 

 

令我更好奇的,是她在大陸所服用的「中藥」。內容到底是什麼?其實,我懷疑這位患者在大陸的中藥是摻有類固醇的

 

 

中藥添加西藥的情形,在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是很常見的亂象。一些來路不明的「黑藥丸」,號稱「仙丹妙藥」,吃下去馬上就有效,但是其中有不少其實是添加了「美國仙丹」、「止痛藥」……等等。

 

這個亂象造成很多類固醇濫用的後遺症,包括「庫欣氏症」、「腎臟傷害」、「皮膚萎縮」、「骨質疏鬆」、「消化道出血」……等等,至今老一輩的患者,有很多仍深受其苦。即使台灣的法規三令五申,中藥不得混加西藥,但因為種種因素,在那個時代就是無法有效的管理。

 

 

但近十年以來,因為健保給付科學中藥藥粉、醫療法規的嚴格執行、以及中藥檢驗機制的便捷性,現在只要正統的「健保中醫診所」,幾乎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走了2008年,迎接了2009年的到來,正逢社會景氣大壞,憂鬱症及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不斷增加,因此,我想在blog上,將中醫在憂鬱症上的角色,作一點點的定義和介紹。算是把自己小小的經驗,做一些心得分享,也算是一種「拋磚」吧!還希望醫學的前輩,不吝指教。

 

 

近幾年來,精神醫學日漸普及,台灣的情形是,醫院的精神科醫師,紛紛出走到社區,精神科診所一家接著一家開,以藥物配合心理諮商、放鬆治療……等等,提供患者更舒適、更人性、更方便的醫療。

這代表台灣醫療照護體系,在長期著重身體疾病照顧之後,正逐漸往更深入的身心整合層次邁入。除了代表我國醫療的進步,也是民眾對於健康的認知及要求愈來愈高的反映。

目前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有許多的方法及意見。其中抗憂鬱藥物,能提供腦內必要的血清素或腎上腺素等激素,仍是目前憂鬱症治療的主流,也是最有把握的方法。遺憾的是,即使在腦科學蓬勃發展的現在,對於憂鬱症的藥物治療,仍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仍等待著更多的醫學研究來解決:

第一:患者對於抗憂鬱劑的反應落差很大,大約只有 1/3 能達到非常好的療效,而有 1/3 的患者,是吃了抗憂鬱劑後,沒有達到療效,還飽受藥物的副作用所苦。 (ps 最新的臨床建議,是更換另一類的藥物,或是將不同種類的抗憂鬱藥合併使用,以增強療效,或是減少副作用。 )

第二:對於治療「有效」的患者,到底抗憂鬱劑要吃多久?何時能減量?何時能停藥?要怎麼樣才不會復發?

( 醫學的教科書上建議,至少要吃 3-6 個月。但是真正臨床的情形,不管是醫師或患者,都不太敢這麼早就停藥。如果是短期壓力所造成的,停藥過程可能會比較順利。但若是長期壓力、或是體質不良所造成的,停藥後症狀復發的情形其實很常見。 )

針對這群患者,醫師在藥物的調整上,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連續服藥達 3 、 4 年之久,或停藥後再復發、斷斷續續也吃了 4 、 5 年的藥物的患者並不罕見。

或者,雖然不需要服用抗憂鬱劑,但後續仍然需要持續的安眠藥或鎮靜劑,以幫助睡眠的情形,更是十分常見。

到底為什麼有的人吃藥有效,有的人沒效?有的人停藥會復發,有的人不會?還在發展中的基因科學也許能在未來提供滿意的解答,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只能歸咎於:體質因素

在全世界的醫療學問中,對於「體質」這回事最有研究的,肯定是中醫無疑。中醫在我們這個時期 ,對於憂鬱症治療的角色,個人認為應該定義在:

a. 中度憂鬱症的積極治療。

( 對於極重度憂鬱症,近日有自殺危險之患者,仍必須藉助醫療系統 24 小時的急診及住院照護 )

b. 憂鬱症患者之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 ( 包括:失眠、頭痛、關節或肌肉疼痛、心悸胸悶、食慾不振……等 )

c. 頑固型憂鬱症之體質改善,對於 ( 西藥 ) 療效不佳之患者,協助症狀之改善。

d. 對於服(西)藥後憂鬱症狀已經穩定之患者,予以體質的改善,以縮短西藥治療的時間、劑量、及減少安眠鎮靜藥物之使用

e. 對於已經停藥之憂鬱症患者,予以體質的改善及穩定,以預防疾病的復發。

因此,在憂鬱症患者的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體質狀況下,中醫可以擔任特殊的角色,來協助目前西醫治療所無法兼顧的部份。

 

 

 

在精神醫學領域,台灣的中醫界應該可以和西醫合作,而提供患者非常多的福利和助益的。只是以台灣目前的中醫師,擁有長期的西醫訓練背景的並不多,較為冷澼的精神醫學領域的就更顯不足。中西醫衝突、互斥的現象屢見不鮮,能互助合作的就更少了。中西互斥的結果,反而使某些患者無所適從,讓癒合的時間更為延後。

其實如果能從體質的角度來處理,對於病情的穩定、副作用的減少、復發機會的降低,應該都可以有所幫助。更重要的是,中醫藥的治療,能提供患者更多的能量及穩定的精力,以從事更深入的心靈活動、自省和 ( 心理 ) 復建,對於克服心中的陰霾,掃除胸口的障礙,都是很有幫助的。

這些頑固的憂鬱症,體質上最常見的,就是陽氣受到濕氣及寒氣的阻礙,以及先天肝腎不足的問題,將在後面的篇幅,為大家拋一下磚塊。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日飲食禁忌

澟洌的冷風中,來一鍋麻辣鍋、或是薑母鴨、還是羊肉爐,都是十分過癮的事。

所謂藥食同源,這些美食都放了不少中藥材下去調味,也都具有一定的藥性,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美食和對體質的影響: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肝腎陰虛體質不適合吃太多的麻辣鍋,因為辛辣的口味,尤其川椒的辛香味,雖然又香又麻又過癮,但川椒是很特殊的藥,直接入腎而啟動腎中的陰陽,如果肝腎陰虛的人吃了,就會快速消耗腎陰,那我們平常努力吃藥、休息、靜坐、運動所培養的腎陰,就都被麻辣鍋消耗掉了。

尤其是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一半以上都有肝腎陰虛的問題,所以要特別注意,麻辣鍋不能太常吃,也不宜吃過多。

當然,常常胃痛、或是常有痔瘡、常嘴破的人,在把您的筷子伸到白鍋和紅鍋中間的時候,也要多想一下……

相對的,脾虛體質、純寒性的體質就沒有這些問題,只要注意不要吃太多肉或吃麻辣鍋後又吃冰增加腸胃的負擔就可以。

羊肉爐和薑母鴨,對於脾虛 + 血虛體質的人就蠻適合的。手腳冰冷、睡眠不好的情形也有可能因此而改善。東漢張仲景就提出「當歸生薑羊肉湯」作為補益氣血的治療方法。但是體質上有火氣,尤其是常常喉嚨痛的人,就不太適合吃太多。

冬天原本就是進補的好時機。中醫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就是說,如果在冬天時「肝腎之陰」沒有收藏和補充,到了春天和夏天,就容易產生一些溫熱性的疾病。

溫熱的疾病其實範圍很廣,除了我們想像中的多汗症、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青春痘或毛囊炎、蕁麻疹……以外,其實很多腸胃疾病、鼻過敏、睡眠障礙、甚至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更年期障礙,都和這個「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有很直接的關聯性。

那麼,食物中如何補肝腎之陰呢?

植物性的以山藥為首選。動物性的則分寒熱,寒性的話以生蠔為首選 ( 古人是建議吃鮑魚 ) 、熱性的話則以羊肉最為接近。比較中性的大概算是烏骨雞。

因此,我在此也推薦大家在冬天煮個「人參烏骨雞湯」來進補一下:

提供我個人的食譜如下:

 

烏骨雞半隻、當歸一錢、黃耆三到五錢、川芎二片(這個不能放太多,不然味道會太搶),枸杞二錢、紅棗四枚、黑棗四枚、高麗參三到五錢,水和一點點的米酒,用電鍋燉一個小時,就有一道美味又養生的好湯囉!

一般酒席都用參鬚代替人參,不過我覺得湯中要有甘甜微苦的滋味的話,用人參是遠勝於參鬚的,反正是自己 ( 家人 ) 喝的,好喝又滋養比較重要的啦!

 

 

ps.本來是要講飲食禁忌的,結果寫到最後,居然變成了養生食譜……ccc, 不好意思啊~~~誰教美食是生命中的重點之一呢?許多未盡之處,我再找時間寫一篇文章談一談好了。Anyway, 如果大家有疑問的話,也可以直接在板上提出來討論喔!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在緊張時,會感到呼吸加快,或呼吸頻率不順暢,

這時可以藉由朗頌一些文章,來帶領自己的呼吸。

對於無特別宗教信仰者,「心經」是最好的入門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朗頌經文,可以幫助呼吸的效率,並引導自律神經進入平衡的狀態

我用自己的方式,將心經的標點符號重新做了排列。當您覺得呼吸不順時,可以試著唸下面的「心經」經文三次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使用說明):

1.依標點符號呼吸,只有在遇到「,」或「。」時才能呼吸。看到「、」要稍停頓並把「、」前面那個字唸得特別清楚,看到「-」的話,代表要在心裏稍做分割,但在語句上不能斷句。

2.這篇文章,只是用「心經」的朗讀當作一個範例,讓大家學習如何引導自己的呼吸以及自律神經。當然,各個宗教的經文,都有類似的功能。甚至,也可以用唱歌或練樂器(尤其是管樂器,如薩克斯風、長笛……等等)來練習調節自己的呼吸。

3.呼吸是潛意識的行為,本應自動自發,不需大腦管制。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因為神經功能受損,自律神經無法讓呼吸在潛意識中順利完成,所以才會特別去注意呼吸,甚至進而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吸不到氣、換氣過度等情形。因此,在呼吸不順時,並不是直接用大腦去控制自己的呼吸,而應當用輔助的方法,輔助潛意識重新找回呼吸的節奏。有些患者因為不了解這個原因,愈是想要深呼吸,心裏反而愈急。所以我提供這個方法,希望對我的患者們能有所幫助。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我怕吃西藥會上癮,怎麼辨?

門診常回答這一類的問題,所以乾脆整理一下,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常常從西醫拿到鎮靜劑、安眠藥、或抗憂鬱劑,患者也搞不清楚,有的吃得很好,有的不太好,但十個患者裏有八個都會擔心,會不會一直吃西藥,吃到最後,變成藥物上癮,台語說:吃條了……

很多人在治療疾病的期間,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來談談「上癮」和「治療」之間的區別:

在我們治療癌症的疼痛時,嗎啡(morphine)是很重要的藥物之一。許多癌症病人每天都必須施打嗎啡,否則痛不欲生。

嗎啡是一種毒品,很多毒癮的患者,如果每天沒有來一些嗎啡,也是痛不欲生。

乍看之下兩者好像很相同,不過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第一、癌症病人施打嗎啡,是為了止痛,不是為了快感。

第二、上癮的人,接受戒斷後,可以戒除毒癮,回歸正常生活。

第三、對於癌症,止痛是維持生命品質的必要條件之一;相對的,吸毒的快感並不是生命的必需品。

許多患者,在門診時拿出他們的「鎮靜劑」及「安眠藥」,如 ativan, erispan, dormicum, stilnox……e.t.c. 問我說吃這個會不會上癮。

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堅定的說:「不會,你需要的是藥物的治療。」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俗話說:「醫生怕治嗽,做土水的怕抓漏。」真是切中每個中醫師的心情啊!中醫最簡單最起步的就是治感冒,到最後最難最複雜的也是治感冒,今天就來講講最基本的感冒好了……

感冒吃中藥對於我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 我(Dr.lin)的老家在雲林縣,是一家「百年中藥店」。因此我們兄弟姐妹們從小感冒吃的就是葛根湯、麻杏甘石湯、麥門冬湯、清鼻湯、荊防敗毒散……等這些「家庭必備良藥」。

在本人小時候的時代,連婆婆媽媽姑姑嬸嬸輩,只要聽你咳二聲,就會指示你要吃那一種藥,效果也還真的不錯。雖然婆婆媽媽們沒讀過太多的中醫名著,但是每天看每天聽連婆婆媽媽姑姑嬸嬸也能變成治感冒的高手

然而,真正成為中醫師,就會發現治感冒沒那麼簡單,因為病人不再是健康活潑的胖小子,而是各式各樣的情況,像:肺癌併發感冒、心臟衰竭併發感冒(看這裏) 、免疫不全併發感冒、氣虛體質的感冒、血虛體質的感冒、陰陽兩虛……種種複雜難纏的狀況都會遇到。此時,婆婆媽媽的家庭必備常用良藥就派不上用場,必須對於脈象、症狀、病人體質有完全的掌握,才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好病人的疾病。

 

 

 

是的,今天就是要介紹「感冒發燒」的案例: 這是一位年輕女性,身型屬瘦長,皮膚及面部膚色較白,說話聲音較輕。 感冒已經好幾日,咳嗽有黃痰,痰黏不好咳,咳到胸口都會痛。這幾天來,發燒不斷,吃西藥退燒後,不久又再發燒,但溫度沒有很高,口溫大約都在37到38度左右。另外還有眼睛痛、耳朵痛等症狀。她的脈象如下:

一般感冒發燒,西醫診所都會開退燒藥。退燒藥從中醫的觀點來說,算是寒性的藥物。吃了退燒藥,火氣就退了。但是,為什麼這個病人燒退了又再次發燒,而且身體愈來愈虛弱呢? 因為,這個病人不但沒有火氣,而且是非常寒性的體質。何以見得呢?脈象是沉細弱數,加上病人有素來怕冷的病史,加上病人瘦弱的體型和輕細的聲音,望、聞、問、切之下,寒性體質一目瞭然。

除了身體有火氣會發燒,身體在極度虛寒時也會發燒,但這種燒多半是低燒,很少有39度以上的高燒。這是什麼原因呢?古代的醫學家說,這是「物極必反」、「寒極化熱」(註1)。在這種情形下,不管是給西藥的退燒藥,或是婆婆媽媽公式所開出來的「一般感冒藥」,大概都治不好這個病人,而且可能愈弄愈糟。

 

所謂一般的感冒藥就是上述的婆婆媽媽家庭常備良藥,因為一般的中醫感冒藥,都是藉由「發汗」的途徑來排出病氣,解除感冒的症狀,我在「流汗和體質的關係- part1 」(看這裏) 中有提到,過度流汗損傷身體的原理,在這個案例上也是一樣,病人已經極度虛寒的狀況下,根本沒有辨法承受流汗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甚至在「發汗」的過程中,因為電解質失衡,而造成抽筋或心律不整的現象。因此這種特殊體質,在治療上要非常的小心才行。

那這個病人要用什麼藥呢?這個病人要用「熱藥」,而且是超強力的熱藥。我開了七日的健保粉藥→真武湯+乾薑細辛五味子,這是醫聖張仲景治療陽虛咳嗽的名方。另外,開了一帖「四逆湯」,是張仲景醫師「回陽救逆」的名方,是中醫所有治療中,屬於「極熱」系列的代表。四逆湯中有乾薑、附子、炙甘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四逆湯有強心的效果。常用在心臟衰竭、四肢冰冷的患者身上。

治療效果如何呢?這個病人後來好久好久都沒有出現,直到最近因為其他原因來求診,詢問之下,才知道當時病人服了一帖「四逆湯」之後,燒就完全退了,其他症狀也大大改善。

就一帖藥就治好了……Cry(感動)……中醫真值得我們好好的研究!

……

……

……

好,這個案例提醒我們什麼呢?就是:「虛寒體質的感冒是中醫的專長,儘量不要吃西藥。」 Sealed


至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虛寒體質呢?可以依據下面的幾個線索:

1. 體型像這位小姐一樣,瘦瘦弱弱的,說話輕聲細語的,冬天很怕冷,大致是虛寒體質。

2. 寒性體質的感冒,比較少喉嚨痛,就算有喉嚨痛,也是乾乾的痛,或是癢癢的痛,很少發高燒或喉嚨腫痛,腫痛大多是熱性體質的症狀。

3. 一般西醫診所開藥一次三天份。如果看了2次(6天)還沒好,而且身體愈來愈虛弱,可能就是體質比較虛,可以改由中醫來處理。

4. 最簡單的,就是直接問你的中醫師。 Embarassed

基本上,一般的體質感冒吃西藥是ok的,就算不吃藥,一個星期感冒也會自己好,西藥的感冒藥就是減輕症狀,並沒有清除感冒病毒的效果,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但特殊體質的話,真的強烈的建議,感冒要用中藥處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兒,謝謝大家的收看!下次再會!


註1).傳統的中醫解釋這是「物極必反」、「寒極生熱」。具體最有名的理論系統,是在金元時期的醫學大師李東垣,就提出「甘溫除大熱」的想法,也就是用「溫藥」來退燒,赫赫有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李大師自己某次感冒發燒的經驗啟發。這個想法一出,影響甚大,不斷發展,直到清朝,在名醫鄭欽安所的著作中,更清楚記載了許多用熱藥治療發熱的醫案,臨床上妙用無窮。

提供一個西醫的想法做為參考:在癌症病患接收化學治療的過程裏,如果白血球的數量過低,即使病人沒有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也會發燒,叫做Neutropenic fever(中性球不足的發燒),而且給什麼退燒藥都沒有用,唯一最有用的就是打G-CSF(白血球的生長激素)的針劑,只要打針讓白血球回升,燒自然就會退,而且退得很快。

這是不就是虛弱的發燒的最佳注腳嗎?這不就是用補藥提升免疫力的最佳佐證嗎?以前的中醫前輩沒有西醫的背景,只好用五行八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如今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驗證前人的觀察!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啊!(興奮)

註2).感冒如果得到適當的中醫處置,常常可以幾日內就處理好。除非是本來就有過敏體質,在感冒後引發過敏的症狀,可能還要花好幾次門診調理,不過這時已經是治療過敏而非治療感冒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秋老虎來了,大家是不是熱到滿頭大汗,汗流夾背呢?中醫很重視「流汗」,汗流得好有益身心健康,汗流得不好會傷身體,今天就來談談「流汗」的話題,用中醫的角度切入,讓大家由流汗的現象來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

常聽到的汗的種類,有虛汗、自汗、盜汗、冷汗……等等。如何分辨呢?中醫的教科書上教說:白天汗出不止叫自汗,晚上睡著了流的汗就叫做盜汗,盜就是小偷,所以趁主人在睡覺偷偷流出來的汗就叫做盜汗。有人說,正常的汗是鹹的,如果嚐起來是淡的那就是盜汗,基本上……醫師也不可能去嚐患者的汗,因此也無從比較起。也有人說,如果流汗後覺得會冷,就是盜汗……種種的說法,各式各樣,都對,也不全對。

 

記得剛開始在中醫老師旁邊跟診時,第一個問的問題,也就是自汗和盜汗的辨別。經過這麼多年,中醫西醫臨床的實戰經驗,得到的「操作型結論」是先問這個患者,流汗之後會不會累……

 

是的,不管情況有多麼複雜,對於醫師而言,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流汗」對於病患的身體,是一個正常的排熱現象,或是交感神經的功能異常,也就是辨別「汗」的「虛」和「實」。凡是流汗後覺得全身舒暢的,基本上都不是大問題。相反的,如果流汗後覺得很累的,就要去查查看是不是那個經絡臟腑出了問題,導致交感神經功能的異常,汗流過多,導致身體的虛弱。

 

為什麼流汗後會虛弱呢?中醫把身體內的液體,都劃作「陰」的物質,因此,舉凡產後大失血、月經來出血不止、腹瀉不止身體脫水、嘔吐而不能進食、或是不停流汗……等等。凡是體內的「液體」物質大量的流失,中醫都劃歸為「陰虛」的範圍。身體是由陰和陽的平衡來維持正常的功能,因此「陰」的「虛 = 減少」會導致身體的陰陽失衡,造成虛弱、煩躁、口乾舌躁、失眠、肌肉緊繃……等症狀。

 

常有陰虛的患者問說?那我就多喝水,是不是就能校正我的陰虛體質呢?答案是不行,因為陰虛體質,身體的吸水能力,就好比沙漠的沙一樣,是流不住水份的。即使喝再大量的水,就像我們澆花一樣,如果土壤和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則水仍然會從盆底的洞流出來。因此,陰虛體質的改善,是要把身體的吸收水分功能,從不吸水的沙,變成能吸水的土壤,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這種汗流過多的情形,需要加以矯正,常見體質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大部份的焦慮症或恐慌症患者、少部份的過敏性鼻炎患者、過動症孩童、運動流汗過多……等等。凡是稍微悶熱,就一直流汗;或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流汗不止,滿頭大汗,又常常覺得疲倦的朋友,可以從調整交感神經和汗腺的方式,來改善體質。

 

有些朋友為了增強體力,大量的運動,結果反而感到胸悶,疲倦。其實運動要適量,如果運動後 2-3 小時,身體仍在出汗,那就代表體內的交感神經和汗腺的功能不正常,您可能要減少運動的強度,或是從調整體質著手。因為這種持續性的流汗,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講,是一種「心臟無力」的表現,要中藥加以矯正。如果情況不嚴重的話,可以試試下面這個小偏方:在飲水中加入整顆的切片檸檬及少許的鹽,在運動時飲用,利用檸檬皮中苦澀的味道,可以減少流汗的程度。因為 中醫上認為「澀」的食物有「收歛」的功能,可以減少水份的流失。

 

以上就是「大量流汗造成身體虛弱」的原因,今天就先講到這兒。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次見!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腎臟病的患者可不可以吃中藥?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

腎臟病有很多個階段,其實身體的生理功能大大不同。簡單分成洗腎前和洗腎後來談。

( 一 ) 洗腎前:

在腎臟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以及腎臟即將衰竭時 (renal failure & pre-ESRD) 時,病人尚不需洗腎,但身體的水份和毒素已經開始累積,此時要絕對避免使用任何有腎毒性的藥物,因為腎臟的代謝功能不良,要減少中藥的劑量,以免造成腎臟過度負擔,尤其是含鉀離子過多的中藥也不宜多用。水藥煎煮的水量也不宜太多,以免增加患者的水腫、電解質失衡、以及心臟負擔。此時應積極配合西醫抽血檢驗。愈接近洗腎邊緣,中藥的使用,愈要如履薄冰,步步小心。

( 二 ) 洗腎後:

腎臟已經衰竭 (ESRD) ,開始洗腎。其實這個時候,可以把患者視作正常人,以正常劑量使用即可。因為每週三次的洗腎,已經將大部份的毒素都排出體外,因此,病人其實是有腎臟的,只是這顆腎是鐵做的,而且寄放在醫院。飲食和藥物的限制,不需像洗腎前那麼嚴格。反而要多攝取營養,以對抗煩複勞累的洗腎過程。

此時的目標,要特別著重於心血管功能的維護。因為許多腎臟病患者都併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問題,糖尿病會傷害全身的小血管,尤其是心臟和腎臟。血壓在洗腎過程中高低起伏的幅度較大,此時心臟受到的壓力更大。因此我們要「治未病」,以預防醫學的角度,處理患者心腎陽虛和血瘀體質的問題,以求減少日後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可能性。

以上只是簡單的原則,當然,中醫強調,有是病用是藥。一切仍以臨床的判斷為準。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水腫最常出現在眼瞼和腳踝。醫學上以按壓後會不會有指痕來區分:

1. 「凹陷性水腫」 (pitting edema) :按下去後會有指印,數秒後才會逐漸恢復,像心肝腎功能不佳,營養不良所造成的水腫皆為此類。

2. 「非凹陷性水腫」 (non-pitting edema) ,按下去後,不會有指印,諸如甲狀腺素不足所造成的 "myxedema" ,或是長期發炎或靜脈回流不良,因而造成皮膚組織增厚及失去彈性。

如果出現上述的情況,通常需要到醫院做一些檢查,包括:胸部 x 光片、尿液檢查、肝腎功能、白蛋白、體內鈉離子、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甚至心臟超音波、局部血管的超音波、免疫功能等等……總之視病情的需要而開立一系列的檢查。

查出了原因,就能依個人情況加以治療。可惜的是,並非每個人都查得到原因;常有患者一進門,就苦惱著訴說做了多少的抽血和檢查皆一無所獲,這些不明原因的水腫,是中醫門診經常處理的問題,一般常見的情形有下列幾種:

第一.女性朋友只要坐太久或是站太久,就出現雙下肢的水腫,早晚的體重可能會相差很多;有的人會在月經前腫得更嚴重。西醫也注意到這個族群,將這種情形歸類為「非特異性水腫」 (idiopathic edema) ,或叫做「不明原因水腫」,目前認為是荷爾蒙所造成的變化,但詳細的原因仍不清楚。臨床上觀察到這類病人常伴隨有頭暈目眩,虛弱無力的症狀。老一輩的中醫師稱這種問題為「水毒」。是體內水份調節失調的情形,中醫上常使用健脾利濕的方法來處理,若合併有經前症狀,則必需同時進行月經的調養。

第二、病人覺得自己某部份的肢體脹脹的,看起來腫腫的,用力壓下去的話,也看得到輕微的壓痕。可是到醫院檢查,得到的回答是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中醫上認為是經絡的「氣腫」。在人的的身體,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運行全身,如果經脈中的「氣」堵住了,就會出現腫脹不舒的情形。

第三、有的人是「喝水也會胖」的體質,明明已經吃得很少了,但是體重還是不斷的增加,有的患者就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有水腫的問題,可是醫生檢查身體後卻說沒有水腫,不用治療。這是身體新陳代謝的問題,除了建議檢查內分泌及婦產科的狀況以外, ( 不明原因的體重增加,至少須排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障礙、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泌乳激素過高、腎上腺素過高等狀況 ) ,中醫認為在體質上多半有陽虛水泛或濕氣阻滯三焦的體質,這類病人濕氣很重,大多都需要長期的調理。

第四,即使是心臟及腎臟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也有可能出現足踝水腫的情形。中醫認為是老年人腎氣衰弱所造成,常用的藥物有鹿茸、附子、乾薑、仙靈脾等等。不過臨床上也見到一些高齡患者,水腫以外更合併有口苦、口臭、嘴破等症狀,這類屬於濕熱體質,就不宜補腎,而使應用茯苓、豬苓、滑石等藥物清利濕熱。

最後,別忘了要告訴醫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像女性荷爾蒙、某些高血壓藥、某些消炎藥,這些也可能是造成水腫的原因。總之,造成水腫的原因有非常多的可能,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切勿自行服用成藥或來路不明之健康食品。

 

 

Ps. 本文僅探討全身性及對稱性的水腫,但為使讀者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此特加叮嚀,若出現單側下肢的顯著水腫,東方人的體質比較少出現靜脈栓塞,但更有可能腹腔內的淋巴結有關,建議馬上就醫檢查,切勿耽誤。至於心腎衰竭或肝硬化所造成的水腫,其體質及病理因素更為複雜,限於篇幅,暫不於本文討論。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