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太監治一病僧,黃瘦倦怠。詢其病,曰︰乃蜀人,出家時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經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歸無腰纏,徒爾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時僧二十五歲,羅令其隔壁泊宿,每以牛肉豬肚甘肥等煮糜爛與之,(太監替和尚開葷。)凡經半月餘,且慰諭之。且又曰︰我與鈔十錠作路費,我不望報,但欲救汝之死命耳。察其形稍蘇,與桃仁承氣湯,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塊痰積。次日與熟干菜稀粥,將息又半月,其人遂愈。又半月,與鈔十錠遂行。《格致余論》。

  

 

這個醫案,雖沒有明確的提到「睡眠障礙」、「食慾減退」、「失去快樂感」……等現今憂鬱症的診斷要件,但是看起來的確是因為情緒因素,而導致營養不良,而接近憂鬱症的診斷。

 

 

我提出此醫案的重點,並不是放在疾病的診斷上面。畢竟古代醫師比較不會去詢問病人的「心情」。而古代的醫師也不可能問病患「你會不會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或是問他「你會不會有自殺的念頭?」……等等這些問題。

 

 

憂鬱症的診斷條件是西醫的標準,自然不可能期望古代中醫師能完全依照我們現代的標準來描述患者的症狀。這是我們在浩翰的中醫古籍中,尋求憂鬱症的治療方法時,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

 

 

如果要說明這個觀念的緣由,和文化因素、時代背景、醫療角色……等等都有相關,說起來又是「落落長」一大串,有時間我再另文和大家分享。

 

 

但這個醫案的「病因」、「身體症狀」、「治療方法」、「治療時間」……等等,都和現今的憂鬱症十分相似。所以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依部份讀者的要求,希望我先po原文,再po翻譯,今從善如流(其實是我偷懶啦!),等一、二天後,再把我的翻譯和討論的部份補上來。

 

 

Ps.寫這些深澀的醫學專文實在很累人。不過努力筆耕的目的,還是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回饋。不管任何文章相關的問題或想法,不分中西,不要客氣,請多多提出來和討論;如果可以順便幫我翻譯的就更好了……(肖想中),總之,只要能讓這個園地能更加的茁壯!在下我就含笑了……^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