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有講「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盪氣迴腸的廣告文,讓我們都朗朗上口,但真的,沒事要多喝水嗎?

對於代謝能力旺盛、運動多流汗也多的年輕人或運動選手,多喝水當然是健康而必要的行為。

然而,對於心臟不好,腎臟不好的患者,太多的水會造成體內水分代謝的障礙,而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

中醫一向注重的,是「均衡」的養生觀念。水分的均衡代謝,是氣血循環十分重要的一環。少了當然不行;而多了也不見得好啊~~~

這兒介紹一個case:

35歲女性,胃不舒服已一個月,時好時壞,大便日數行,但是要解時卻解不出來,量也不多;常自覺有口臭。

脈是沉細滑脈,我先給了真武湯+枳實消痞丸(補腎利水+消脹氣);一週後回診,改善不多,而且口腔出現潰瘍。

脈變得沉細而緊,按之有力,我改用大黃附子細辛湯,加上砂仁白芷(退脾胃的虛火),再吃一週。

再回診後,胃已不痛,口瘡也已經好了,但是大便在肛門口難以解出的現象卻仍然存在,每天都有好幾回。這個情況,真的是費人猜疑……

問題是,脈象沉細滑,這是水氣脈沒錯。但為什麼用真武湯會沒有效果呢?關於腸內的水氣,我記得在清代陳修園醫師的"時方妙用"一書中,有提出一個經驗,就是用真武湯+大量的生薑,來治療"腸中有漉漉水聲"。我問病人肚子裏是不是常常有嘰嘰咕咕、像是水在攪動的聲音?果然有,那就是腸間水氣沒錯啦!用真武湯+生薑來治療一週看看。

……過了一個星期,病人回來了,效果如何呢?搖搖頭,還是一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辨證也正確,脈象也符合,方子也是屢試不爽;怎麼會踢到鐵板呢?

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病人為了幫助排便,每天都喝很多的水,真的是像廣告所說的,多喝水,多喝水,不停的喝水。病人認為,多喝水可以排毒,可以讓大便通暢,所以數年以來,都維持著這樣的行為

這……也未免喝太多了吧!過多的水分對於虛弱的腸胃,會造成中醫所謂的「飲邪」或是「水毒」的情形。難怪我們用補腎利水的真武湯沒有效果。因為就算我們把「水毒」清出來,病人還是不斷的自我補充啊……這樣子當然吃藥沒有效了!

於是,照原來的處方:真武湯+生薑,再吃一週,囑咐病人,只有在口渴的時候可以喝一點水。

過了一週後回診,果然腸胃的不舒服已經大幅減輕,腸胃不再咕唧咕唧的叫,大便想解又解不出來的情況也開始改善。

 這是一個很標準,「多喝水喝到生病」的例子。好在我們有問到原因,並矯正了她的不良習慣,不然,真的是太冤枉了!


水分的代謝,要經過腸子的吸收,血液的循環、心臟的推動、腎臟的過濾、泌尿道和膀胱的輸出、汗腺的分泌……是身體成千上萬的細胞合作無間而達成的;每一個步驟,都要消耗身體的能量。

因此,不應該將「多喝水」等同於「促進代謝」or「排毒」;實際上,細胞本身的能量是否足夠,不同組織間的運作是否協調,才是真正決定了代謝的品質。所以,脾腎虛弱的人,其水分代謝的能力其實是比較差的,不宜大量喝水,口渴的話,就喝一兩口,潤潤喉,也不要每次都喝一個馬克杯(牛飲)。

如何查覺自己是否水分不足呢?一般來說,口乾舌燥、嘴唇乾裂……當然是一個指標。可是很多火氣大的人,就些喝再多的水,還是一樣嘴唇乾裂。以前在榮總心臟科的時候,老經驗的主治醫師曾說,可以觸摸患者脅下,也就是兩側肋骨旁的皮膚,看看是潤澤的,還是乾燥的,這個區塊,因為通常都有衣服包著,比較能代表體內水分代謝的狀況,尤其是心臟不好的老人家,因為常常要限制水分的攝取,有的時候甚至真的水分會太少,其實可以用這個位置的皮膚狀況做為水分補充的指標。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如何查覺自己是否水分過多呢?舉例來說:容易水腫、常常覺得喉頭有多餘的水分、像這個case一樣覺得腸子裏常常有唧咕唧咕的聲音,喝水後有想吐、或吃不下東西的現象……這些都是水分過多或水分代謝不良的現象,應該尋求合格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

總之,所有的食物,包括「水」,也都需要「適量」。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