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醫案值得記錄的地方,除了療效甚好,而且完全使用科學中藥,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醫案中,我使用了「標本並治」、「分時治療」的方法。

上一篇已經談過「標本並治」,本篇來談談「分時治療」的中醫理論。
  

這位患者會睡不著的原因,是因為腎虛體質患者,如果太過亢奮,造成身體疲倦而腦袋亢奮的情況,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虛火」,或是李中垣在「補中益氣湯」所要討論的「陰火」,所以我們就在虛火出現的時間點,用小量的藥物來做體質的微調,從而達到安眠的效果。

所以,整個來說:

大補陰丸→治本→白天吃→讓患者的長期腎虛體質得到調整
補中益氣加黃柏麥冬五味→治標→睡前吃→讓患者體質中的陰火暫時抑制

有看中醫的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大部份的科學中藥處方都是每日三次飯後or飯前服用。不管要治療的是失眠、心律不整、疲倦、頭痛……反正一概都是每天吃三次就對了。

不知道各位對於這個很普遍的中醫醫療現象,有沒有深入想過,或曾經質疑過?

既然中藥的處方,是有時間性的。而中醫也認為經絡循行是有時間性的(早上三點到五點是肺經循行、五點到七點是大腸經循行……),那麼,為什麼科學中藥的服用時間會沒有時間性呢?

為什麼是一日三次,不是一日兩次,像我們喝水煎藥一樣?

或是一日一次,像西藥的長效劑型一樣,簡單方便?

大家心裏不知道有沒有這個「

其實,傳統的中醫是很重視服藥的時間,在古醫書上面都有記載,有些藥要食前服,有些藥要空心服,有些藥要臨臥(睡前)和酒一起服用
不過,不知道是習慣使然,(或是便宜行事?)→(個人偏激想法 ^  ^|||),總之現今我們看到的科學中藥處方,大部分都是一日三次,餐後服用。

個人覺得,一日三回,對於醫師的處方來說,雖然簡單方便,對於大多數的民眾都適用。但是這樣多多少少,削弱了中藥的潛能啊~~~

個人在中醫臨床上,應該算是「崇古派」吧!個人主張從前人的醫案中去大量汲取經驗。像這種白天吃一種藥、晚上吃另一種藥的模式,並不是我自己的發明,從古醫案中,也不乏一些疑難雜症的案例是用這樣的方式治癒的。個人非常讚同這種依患者體質量身訂做的服藥方式。

可惜現在已經很少有醫生用這樣的方式治療患者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多多推廣這個對患者的療效、醫師的功力、還有九泉之下的古代創方的中醫師………三方都有益處的「分時治療」觀念。

......

至於個人是如何領悟到,補中益氣湯有這麼好的治療失眠的效果的呢?而且又可以用在睡前服用來幫助入眠呢?

這得要從補中益氣湯的發揚人:薛立齋 說起了……(待續)

不好意思又賣關子……會不會變成放羊的小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