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3429_s.jpg

近幾年台灣的夏天伴隨著綿長的雨,最近不少病人濕溫為病,全身酸痛,失眠,煩躁難耐,來到診間後,不約而同的說:我都沒有吹冷氣喔!

是啦!現在盛行「自然風」,喝豆漿要非基改,吃蔬菜要有機,衣服不能有人造纖維,不過對於不能吹冷氣這點,個人實在不能苟同。不能吹冷氣,謂之為順應天地,取法自然,謂之為排濕,甚至還有人說什麼吹冷氣的話會有寒氣入侵。真的是這樣嗎?中醫真的認為不能開冷氣嗎?

沒這麼嚴重吧?冷氣是空調設備餒~~~你可以控制你要的溫度,濕度,甚至還有風向,現在設備愈來愈多,還可以搭備除濕機和DC靜音風扇使用,怎麼會受寒呢?

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是天氣潮濕的時候,明明室內溫度就是27度,但全身黏黏的很不舒服,這時候就有點尷尬了;因為溫度如果設定在26~27度的話,冷氣的壓縮機並不會運轉,只有送風(還不如吹電風扇);但是如果開除濕功能的話,溫度會一直降低,又覺得好冷。

在這兒提供2個替代方案:
1 就開24-25度,然後大家都穿薄長袖睡覺,就當作秋天吧!秋高氣爽正好眠,很舒服的。
2 還是設定在26度,但是房間裏再加開一台除濕機,因為除濕機排出的空氣是熱的,所以室內的溫度會維持平衡,冷氣的壓縮機可以持續運轉。

(這樣會不會太乾?以台灣最近的濕度來說,應該還好。太不了室內再放一盆水XD。)
(這樣會不會很浪費能源浪費錢?嗯~~我覺得因為堅持不開冷氣→濕氣不能排出→看中醫花的錢也少不到那裏去)

門診治療的疑難雜症中,大約有7成以上都有濕邪留戀的問題。其實在中醫裏,「濕」是一門大學問,水份可以以不同的形態分佈在各個區位,算一算大概幾十種不止,從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心悸胸痛,食道逆流、胃脹胃酸,腸鳴水瀝,腹脹腹瀉,大便不爽,到四肢水腫,皮膚濕疹、汗皰疹、尋麻疹、甚至關節發炎、腰背酸痛,肩頸僵磚,還有煩躁不安、失眠疲倦,注意力不能集中,低燒不退……等等。濕邪有個特色,就是抽血檢驗都一切正常,不過患者卻是不舒服到快暴掉或是快暈倒了,最後常常被當成慮病症,轉介身心科治療。其實如果看上去「ㄆㄠ ㄆㄠ 的」「腫腫的」不妨先找個中醫師把脈調理看看,常有出乎意外的效果。

那身體有濕氣,是不是要吃「紅豆水」、「玉米鬚茶」、甚至「利尿劑」來排水,這是一般民眾的思維。小便當然是排水的最主要途徑。不過中醫的操作手法更為多元,可以從汗/毛細孔來排水,也可以從大便去排水。對於長期濕邪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調整毛細孔的功能,以及脾胃掌管水份「分佈」的功能。(中醫說法是: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處於乾爽的環境中,毛細孔能打開,皮膚下的濕氣才能快速的蒸散。相對的處於濕而悶熱的環境中,不易蒸發散熱,所以乍看之下是流了很多汗,其實濕排得少。而在皮膚有汗的狀態下,如果又吹電風扇,反而犯了中醫治濕病的大忌:「汗出當風」。也就是說,在流汗的狀況下對著風直吹,這個時候濕氣會返回到肌肉筋骨之間,甚至影響以後毛細孔的調節,反而埋下長年酸痛的病根。

濕邪的治療是纏綿緋測,初期療效不錯,但要完全治好,要花得多時間,而且容易復發。因此處在一個溫度跟濕度合宜的地方,絕對是濕邪患者的一個福音。大家身邊應該不乏這樣的案例,某某人自從搬到加州後,常年的鼻子過敏跟皮膚癢都好了,再也不用吃抗組織胺控制了。別人花了大把銀子移民才治好了他的疾病,我們只是開個小小的冷氣,應該不算浪費吧?

科技日新月異,冷氣的功能愈來愈人性了。自從變頻冷氣問世之後,保持室內的溫度恆定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了。如果您也有「開了冷氣=受寒」「不開冷氣=排寒」的迷思的話,我得告訴您這個是十年前的定頻冷氣造成的舊觀念了,請不要再聽信這些過時的迷思了。希望朋友們,都能善用最新科技,享有幸福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