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隨手小札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吃中藥,要不要停掉西藥?」

這是門診最常見的問題。針對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狀況,不同的病人,我的答案都不一樣。

自律神經失調病人為例,如果吃西藥已經超過一個月,通常病人已經得到西藥的幫助,也渡過了西藥的副作用和不適期,突然停止西藥,會對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困擾,我覺得病人已經夠辛苦了,沒有必要多受這個苦,這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繼續服用西藥,等日後調理得當,脈象顯示氣血都有回復,再逐次減少西藥的用量。

巴金森症病人為例,服用西藥其實對於臨床症狀有很大的幫助,這個疾病,也是只能儘量減緩其惡化,一邊用西藥改善其症狀,一邊用中藥補養元氣,中西醫並進,對病人來說,我認為,是最好的選擇。

胃食道逆流病人為例,很多患者,其實已經沒有胃酸的症狀(胃刺痛,酸水上逆),只有胃脹氣,噯氣,消化不良的症狀。這個時候,西藥(PPI,氫離子阻斷劑)只是減少胃酸的分泌,對於消化不良的問題,反而是一種阻礙,此時我就會建議病人,直接停掉西藥,用中藥補養腸胃的元氣,幫助dyspepsia(消化不良)的症狀,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乾燥症病人為例,免疫系統長期的紊亂,導致層出不窮的症狀,這個時候,中藥的長期調理(養陰清熱),加上西藥的免疫調節劑,的確可以給病人在生活品質以及未來預後很大的幫助,所以就建議中西藥長期同時服用。

帶狀皰疹為例,抗病毒的西藥,對於病人有很明確的止痛和緩解效果,急性期會以西藥為主,中藥為輔。等到皰疹結痂後,進入慢性期,部份患者會出現帶狀皰疹後疼痛,這個時候西醫使用的神經性止痛劑,其實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是要以中醫培元固本,來解決內在體質的問題。

 

因為在西醫的醫學中心待了七年多,從見習、實習、住院醫師、總醫師、到專科醫師,這個期間真的看盡了人間的苦楚與冷暖病人受的苦已經夠多了,如果西醫有特效藥,為何不使用呢?所謂的特效藥,就是不論體質一體適用,何樂而不為呢?我認為,對西醫的知識愈完整,就愈能把西藥納入我們中醫的治療計畫,更可以與主流的醫學順利的合作。

中醫要發揚光大,不必通過詆毀西醫的過程,不需要叫病人把西藥都丟到圾垃桶。對於很多藝高人膽大,把發揚中醫作為人生宗旨的的前輩和高人們,很抱歉我沒有這樣的膽識,我只能憑我所見,相信我的醫學訓練的經驗,從而給予(我認為的)病人受最少苦的治療方式。

 

20150916有感而發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6) 人氣()

不同於西醫是有舉世標準的,中醫的世界更注重醫師個人的修為。

做西醫的好處是可以看很多「診斷明確」也有相對上很有效的治療方式的疾病

中醫則往往要看很多「診斷不明確」,現今醫療仍沒有絕對有效之治療方式的疾病。

 

每天憑著三根手指頭,絞盡腦汁的為各種疑難雜症思考解決之道的同時,

所有的中醫師也不免有一些「撞牆期」或是「迷惘」吧!

 

「吾日三省吾身」,中醫師也有三省吾身的方法: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http://www.wretch.cc/blog/tcmcct相關新聞可參考此blog

要成為中西醫雙執照醫師,以前有兩條路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歡迎您來到這裏

不管您是想要查詢醫學相關的資料,或只是半夜睡不著隨便亂逛……(能逛到這麼偏僻的blog算你厲害)

板主(林醫師)衷心的希望,這兒的文章能給您一些些的幫助,也很歡迎您的留言或討論。

因為個人忙於診務及研究工作,無法每天上網回留言(如果可以每週發一篇文已經是很偷笑了),所以,如果留言回覆有delay的話,在此先說聲抱歉!


附加說明的是,有些朋友的問題是無法在網路上回答的。譬如說: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延續上一篇的主題,今天我們更深入一點,從「WHY(為什麼)進入「HOW(怎麼做) 

 .

 首先,台灣天氣濕氣重的問題,在沿海地區尤為嚴重。如何評估家裏的濕氣重不重呢?如果你家的衣服會發霉,如果有時你家的外牆濕濕的……這些都是重要的徵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的濕氣體質患者非常多,個人觀察,挾有濕氣體質的患者,應該至少佔一半以上。「除濕」,是每天門診治療的重要環節。如何讓自己的體質改善得更快,如何讓自己的疾病痊癒,不再復發,就必須對「濕」這個問題有所了解。  

許多門診的常見疾病,的如自律神經失調(恐慌、憂鬱症)、新陳代謝問題(糖尿病、腎臟病、心衰竭)、消化不良(腸躁症、胃食道逆流)、呼吸道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肝炎、婦女病(白帶、月經失調、多囊性卵巢)、皮膚病(濕疹)……等等,這些患者的體質多半帶有嚴重的濕氣,造成病情的反復以及治療上的困難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完了這個匪夷所思的真實故事之後,不知道各位有沒什麼感想呢?

.

 故事中,女醫淳于衍拿來毒殺皇后的原料,應該是生附子。生附子的毒性很強,只要50就能致人於死皇后產後身體衰弱,應該用更低的劑量就能造成心臟衰竭致死

生附子有劇毒,可能會致人於死。所以需要經過炮製,以減低附子的毒性。因此,市面上買得到的附子,幾乎都是炮製過的。現在也很少有中醫師使用生附子。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央社台北23日電)「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部分科學家主張,快樂主要取決於遺傳、健康,以及其他難以控制的因素。但最新研究顯示,透過練習,人們確實可以掌握「快樂」,並提昇這種感覺。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近日(在年輕人之間)很紅的歌手「盧廣仲」,唱了一首「早安.晨之美」,大力推崇吃早餐的美好。

不知道各位的早餐吃的是什麼呢?美而美三明治配紅茶?燒餅油條配豆漿?小籠包?清粥小菜?麥當勞漢堡配咖啡?

各位有多少的時間吃早餐呢?5分鐘?10分鐘?在公車上吃?邊開車邊吃?邊騎車邊吃?←這真是太神了

每天睡醒的第一口食物,各位又是跟誰一起吃呢?和家人?和同事?自己一個人吃?還是和公車上的陌生人一起吃?

會有這些感想,主要是最近看了焦桐的一本書:「暴食江湖」,焦桐何許人也呢?他原本是位詩人,近年來「不務正業」,寫了不少非常好看又有內涵的「美食書」,好看到快要讓人忘記他是個詩人了。

焦桐說,他自己非常重視早餐,一天三餐中,以早餐最值得期待

 「一般的早餐店,麵包冷而乾,咬下去滿嘴盡是美乃滋和番茄醬,只要一口,就足以摧毀精神意志……有這種東西在校園作怪,難怪一堂課的學生總是委靡不振。」

他甚至可以一大早起床,開15公里的車到永樂市場吃旗魚米粉。

焦桐說:一早吃雞捲、碗粿、土魠魚羹、肉粥、麵線糊……是非常陽光的這些食物適合用來開啟美麗的清晨

「美麗的清晨」用香噴噴的早餐來開啟,嗯,說得真好。引起我(醫師角度)注意的,是下面這一段:

 初次來吃(旗魚米粉)時,服務的婦人也端了一碗米粉坐在我對面,邊吃邊鄭重推薦:「早上吃一點油葷較好,以前我的胃很糟,後來吃這些米粉就較為快活了」。這攤所賣的東西果然頗為油葷,不僅米粉湯加了豬油,小菜更全是炸物。

很有趣的案例,不是嗎?胃不好的人,吃了油膩膩的米粉湯,反而變得比較好但仔細想想,清淡飲食、生機飲食這些養身的概念,也不過是最近的事情。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腸胃虛弱的患者本來就要「補養」,雞湯、豬內臟、牛肉、魚……這些蛋白質都是常用的補養食材。

米粉湯的成分,不外乎豬大骨熬湯、加入豬腸等內臟、豬皮、以及米粉來熬煮。米煮成的湯,本來就有補養胃氣的效果(中醫有「食糜粥以自養」講法)被認為可以健脾的「四神湯」,其中最重要的藥引,就是豬小腸

所以說,米粉湯可以「健胃整腸」,講起來好像也不過份,而且還蠻合理的呢!

相對來說,如果每天都吃米粉湯做早餐,自然也就不會吃到「令人精神萎蘼」的難吃漢堡和甜死人不嚐命的紅茶糖水了,少了這些不健康食物的荼毒,腸胃自然較能修復。

受到「暴食江湖」的感召,我最近也拋棄了早上的麵包和咖啡,試著在家裏吃四神湯加米煮成粥,加些胡椒粉、米酒,喝下熱騰騰的一碗粥,竟覺得太陽好像住進了我的胃裏面!

至此,才頗能體會焦桐所說,用美好的食物開啟一整天的序幕的感受。


吃早餐是真的很重要,可惜台灣的生活緊湊,大家常常忙到連吃早餐的時間都沒有,更惶論早餐的選擇了。

可以的話,好好吃一頓陽光的台式早餐如何?

也推薦大家看這本輕鬆的書(暴食江湖),激發你的想像力,讓每一口食物都能散發出溫暖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有患者朋友推薦一齣韓劇「黃金新娘」,內容是描述罹患憂鬱症/恐慌症的男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走出陰霾。據說十分逼真感人,深得自律神經患者的內心共鳴,而且很有鼓勵的效果!!

最能反應社會脈動的,大概就是連續劇了,近年來,日劇、韓劇的取材有愈來愈多、愈來愈深刻「內心戲」,反映出現代人已經走出貧困的年代,而越來越注重心靈的成長和滋養,相對的,在成長的同時,如果長得不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也更為常見。

因此向大家推薦這齣戲「黃金新娘」,了解一下憂鬱症/恐慌症患者的內心世界,以及患者「復健過程」的一步一腳印。

也謝謝這位患者朋友的分享 ^^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患者只吃了2-3天的藥,就沒有再出現腹痛腹瀉的情況。

公布我所使用的藥方,就是……

 

葛根湯

所根據的條文是:「太陽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傷寒論>


葛根湯?葛根湯???←Dr Lin你在耍寶嗎?病人又沒有感冒,你給他吃葛根湯幹什麼?

我說:誰說只有感冒才能吃葛根湯?桂枝湯不是也常拿來做保養用,那為什麼桂枝湯加了葛根和麻黃就不能當作一種補藥來吃?


 為什麼不選其他藥呢?以下提供我個人的想法,做為參考。

 太陰病的腹痛(理中湯主治),因為算是內寒,一般來說,多半是綿綿腹痛,而有腹脹的感覺。而這位患者,是「突然」痛起來而腹瀉,等到解完大便後,就像正常人一樣,食慾也絲毫不受影響。

少陰病下利(四逆湯主治),雖常伴隨手腳冰冷,但少陰病的冰冷也是持續的,很少是「突然的」。

「突然」來的症狀,通常和外來的因素有關。人的陽氣以中午最旺,過午之後,陽氣下降,身體禦寒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容易受到自然界寒氣的入侵。

所以說,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這些藥,並非單純的感冒藥,而是去啟動腎/膀胱的陽氣以及身體的血(熱)的能量,來把寒邪驅出身體。所以我們用桂枝加龍牡湯補腎,用桂枝湯加白芍飴糖(小建中湯)來補脾胃虛弱的腹中痛,感冒藥當補藥吃,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葛根湯治療的是外面的寒邪進入「太陽(身體的背面)」和「陽明(腸胃)」的經絡,所以引起背後緊繃,和腸胃受寒而腹瀉。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陽明合病。

而這位小朋友,可以援用這樣的模型,而用葛根湯去啟動太陽和陽明的陽氣,而用「最快的速度」來把入侵的寒邪「驅除出境」。

症狀時續的時間長短,正是「外感」和「內傷」之辨的重點!這也就是為什麼不選其他補藥的原因。 

其實我想強調的是,在問診時,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還原案發現場」! (常覺得醫師看病就像是偵探在辦案一樣 )
.
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把握正確線索,問出具有診斷價值的症狀,也就是醫師成長訓練中, "history taking"的訓練重點喔!
.
而能列出最可能的三種情況,再進一步去分析比對,就是所謂的"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
.
以上這兩者,都是醫師成長最重要的訓練之一。所以我提供這個醫案做為參考,並不代表"葛根湯"就是唯一或最正確的解答
 .
而是,要藉由這個討論的過程,來刺激大家的思考,一起來做"history taking"和"differential diagnosis"的訓練喔!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板上有不少中醫愛好者,今天讓我們來做一個新的嘗試:

<案例>

 

國小4年級,男生,身形適中,主訴為腹痛,腹瀉,在學校為多,尤其是下午時間,如果覺得大腿/小腿冷冷的時候,更容易發作。

眠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偏細弱。

 

<請問可能的診斷是什麼?要用什麼方比較適合?>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古書中,讓病人沉睡三天三夜,治好了病患的「癲狂心疾」的「辰砂散」。可見人體自我修復的力量,無所不在,就連大腦,也有重開機、自我修復的功能。

.

其實,大腦重開機的案例,不僅於中醫的案例中可見。不少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病情變糟,但如果能夠好好的睡個2-3天,(有的是住到精神科病房吃安眠藥才能睡),充好電重開機後,整個人又能重新活了過來,恢復正常的生活作習。

另外,老人家有時住院會產生胡言亂語、搞不清楚白天晚上的情況→(譫妄),此時,通常給予輕度的安眠鎮靜劑,讓老人家好好的休息個幾天,這個情況也會自己消失**。由此可見,大腦的「休息」非常的重要,有的時候大腦「忘了」休息,因而導致功能的失調,這時候,使用藥物治療,或是生活境環的改變,都可能達到「大腦重開機」的效果。

 

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來聊聊這個話題:

 先附上之前文章的連結

 序列之1:憂鬱症中醫醫案賞析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請點我) 

 序例之2:中醫真有趣--大腦重開機(請點我)

 

為什麼我們不是一年工作365天全年無休,而需要創造一個週休一天,或週休2天的制度?其實這二日的休假,可以給身心一個調整休養的機會,工作和生活,也才能永續的經營下去。

大家應該聽過,在古早古早,歐洲的醫生,會開立一個處方箋,上面寫著:「請病人到某某溫泉區療養二個月」。這種「溫泉療養院」在當時可是被認為是很有療效的。也許是因為溫泉本身的神奇療效,但是更多學者認為,這是因為病患和現實的壓力環境長期「隔離」、讓大腦有一個長時間的休息機會所造成的效果。尤其是壓力過大所造成的身心疾患,古早的醫師們更是認為這個方法應能有所幫助。

.

(ps我也好想要去溫泉區療養二個月……要到那兒找個醫師開這樣的處方箋給我呢?)

.

那麼,既然「隔離休養」有效,那就有人提出,不如讓病患「持續的睡眠」,應該會比隔離休養更有效吧!?

 .

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時,精神醫學的領域,出現了一個「持續睡眠療法」,這種療法主張利用藥物讓病人每天持續睡20個小時以上。也就是,除了吃飯、上廁所、如浴以外,其他的時間都在睡覺。

(ps.其實少部分精神科的住院病人、或是一些加護病房內的病人,也差不多一樣是這樣的狀況)

 

這個方法有效嗎?很抱歉,後來的臨床證實,療效並不明確,所以也沒有流傳下來。一般認為這個療法沒有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持續睡眠」需要大量安眠鎮靜劑的幫助,而大多數的安眠藥會抑制「動眼期」的睡眠

 

什麼是睡眠中的「動眼期」?顧名思義,這段時間內,人體雖然睡著了,但是眼球是持續的轉來轉去的,代表大腦並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執行某項任務。是什麼任務呢?打個比方,「動眼期睡眠」就像是大腦的硬碟重組」時間。也就是說,在動眼期睡眠中,大腦會重新組織白天所經驗到的知識和情緒。

.

動眼期是每個人的大腦在晚上都會自動執行的例行公事→呵呵呵,真的和電腦很像。所謂的「夢境」就是這段時間的大腦運作留下了記憶。因為這是「硬碟重組」,資料搬來搬去的,所以我們的夢境自然是「天馬行空、不合常理、新舊混淆」囉!

 總而言之,動眼期是大腦自我修復中,非常重要的機制。鎮靜劑雖然提供了睡眠,但卻減少了動眼期,大腦無法執行自我修復,難怪這個「持續睡眠療法」對於精神系統疾病的療效不彰了!

 


 

這樣看起來,「辰砂散 」讓病人昏睡48小時,也可以說是一種中醫的「持續睡眠療法」囉!

奇怪的是,在辰砂散的組成中,具有安眠效果的「酸棗仁」,在目前的科學研究中,認為會減少「動眼期」,乍看之下,和這個方的臨床方向剛好相反(減少動眼期→大腦無法自動修復)

然而,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

. 

科學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像是酸棗仁其實對於血清素及腎上線素系統,具有活化的作用,對於焦慮和憂鬱的體質應該有所幫助;另外像是「辰砂」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的效果、「沒藥」具有活血化瘀,鎮靜安眠的效果……這些都是未來的醫學研究尚待解決的謎題啊~~~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更清楚藥物和中樞神經的關連性。

 .

因此,這些藥物的組合以及交互作用,是如何讓「辰砂散」在大腦中發揮療效,而達到「聽睡一、二日」,醒來即病癒的效果?事實上,辰砂散也仍然是中醫世界裏,懸而未決的公案。

 .

從喝酒治憂鬱症的中醫醫案,到大腦重開機的辰砂散,再到這篇「持續睡眠療法」的西醫歷史,實在是有點「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了……總之,這個主題我們就談到這邊,拉拉雜雜,閒聊瞎扯,希望大家笑納 ^^

 

 


 

 

**補充說明:對譫妄的患者使用安眠鎮靜劑是西醫臨床的常用套招。但浮濫的使用鎮靜劑治療譫妄反而有可能提高住院的死亡率

 

譫妄是「高齡醫學」以及「安寧療護」中的重要議題,造成譫妄的原因可以是身、心、環境、藥物……等等問題,仍要審查原因才是對症。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林您好,歡迎您來本園地一起討論醫學相關話題,不過下次麻煩您將所要問的問題內容,直接而完整的po在本板上面,這樣除了比較「順」以外,也方便我為您解答。

而且萬一我誤會了對方BLOG文章的意思,這樣若造成誤會,是很不好意思的。麻煩下次不要用這樣子的方式喔!

關於流感用什麼中藥的問題,其實在SARS期間也是有很多人討論用什麼中藥,情況很類似。

說說我自己的感想好了,SARS期間,我還在西醫領域服務,面對未知、致命、快速傳播的世紀傳染病……在醫院內,穿著隔離衣照顧病患、載著N95口罩為病人插(呼吸)管的醫護人員心情,也只在身在其中才能體會。

那種使命感、無奈、惶恐……百感交集的感受,大概是我們這一代(西)醫師共同的難忘回憶。

目前台灣現行的體制下,流感重症絕對是不會由中醫師來照顧的。我的同班同學(我醫學院唸的是陽明醫科,所以同學都是西醫師),目前都在各級醫院,照顧重症患者,如果真的流感爆發大流行,我的同學/朋友們將首當其衝,成為重症的第一線。

我自己轉戰中醫,在基層照顧患者,只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提高警覺,以最有效的藥方來治療每一個感冒的患者,有火氣的當瀉火,寒氣重的當散寒氣……若有流感重症可能性,即快速轉診至責任醫院。

光憑症狀討論該用什麼藥,尤其是治最多變的「外感」,個人認為,不把脈的話,根本無從下藥,因為病毒在每個患者身上的變化,是「體質」x「病毒種類」的無數多樣性,根本很難預測,即使是同一家人來,互相傳染,結果脈症也都不同的,也常見到。

因此,理論歸理論,討論歸討論,你說大青龍湯、我說荊防敗毒、他說ooxx……最後還是套用一句mobile01上面的老話

「讓開!讓有經驗的來!」

也就是說,重症病人,還是全都收到西醫的加護隔離病房去了。講了半天,結果幫不上病人的忙……唉!可惜啊。

感想很多,總之覺得,我自己沒有真正以中藥治療流感重症/呼吸衰竭的經驗,所以也無法提供您什麼有證據、有把握的藥方。也覺得,以自己的背景,如果說出某某藥方即能治流感,而未真正投身(防疫)作戰體系,也是有點對不起在真正身在第一線,以生命承擔醫護天職的同班同學及好朋友們。

這是我個人的立場,純屬牢騷,無意筆戰。


另外,有關腹診的問題,也稍做一些討論:

在西醫的基本養成教育中的「理學檢查」裏,最基本的一項就是腹部的觸診。腹主動脈的搏動感,在體型比較瘦的患者身上是正常現象

不知道這是否就是你所提到的「腹間動氣」?

如果主動脈的寬度超過了6cm,則根據醫學研究,可能是主動脈瘤,而且可能有破裂的危險。最危險的狀況,是動脈血管壁的內膜已經受損,甚至有裂痕,這是有猝死的可能性的,不可不慎。而這類患者,通常都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動脈瘤破裂而死的,這種疾病的「篩檢」之重要性可見一般。

因此,還是要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才能正確的判斷血管瘤的危險性以及開刀的必要性

對於動脈瘤這種外科醫生在管的疾病,就算診斷出來了,還是要轉診會同心臟血管外科作詳細的評估,個人覺得比較適當。

只是目前的門診體系,根本不允許醫師為每位初診患者作全身的理學檢查(做一個完整的全身觸診,要脫衣服,還要用手指插肛門←沒有道理因為擔心主動脈瘤而摸了肚子,但是卻不做需肛門檢查來排除直腸癌吧……真的全套搞下來,要花上30分鐘,而且大概病人也不能接受……),所以為了配合目前的醫療現況,還是以超音波的篩檢最為可行。

中醫的腹診,對於許多腸胃、臟腑疾病的用藥和治療確實相當有幫助,個人目前也只有腸胃系統/婦科系統疾病,或是在為了確認治療方藥時,才會為患者腹診。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學脈和學方,或是說,整個中醫「望聞問切、理法方藥」的角度看來,是難以切割的。

.

假設,我們把到一種脈,就對應一個方,那麼中醫世界裏,千萬個方劑,也就應該有千萬種脈型。

.

 小小的三指(和我小小的腦?),如何能分辨這麼多的脈呢?

.

 所以,脈和方,有其相應之處,這是必然。但在不同的方之間,或方劑的加減之間,從脈象上去做比較整理,就是其中的要訣了。

.

 例如說,沉緊脈有大黃附子細辛湯、沉弦脈有柴胡桂枝湯,有苓桂朮甘湯……沉若少一分,緊如加一分,弦若強一度,則藥物要如何加減?方劑間又如何去轉換?其實這都是臨床上的真功夫,不經多年浸淫,難有自己的心得。

.

沒有老師領入門,更是難以自行摸索。

 .

有人說,專業的訓練,至少需要一千小時。我覺得脈學和方劑學間的融會貫通,可能需要一萬小時以上吧……只能說「精還要再精、通還要再通」;而且,前提是,要一直保持著自我進修的精神啊!

 .

和同班同學(都是西醫的主治醫師了)聊起來,都說中醫真是一個「自我折磨」的行業啊~~~~不過如能「樂在其中 」也就「歡喜甘願」了。


碎碎念完之後,我們來點有營養的,節錄 何紹奇先生,在"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一書中的文章「學方四境界」,與大家共享: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比較艱澀的心理學書籍,作者Anthony Storr(安東尼‧史脫爾)是一位英國的精神科醫師,有許多的精神醫學著作。

書籍本文的部份,因為涉及許多精神分析的專業理論,以及西方的哲學、音樂、和文學的舉證,所以在後半段的本文部份,一般的讀者會比較辛苦。(也許不會辛苦~~~因為可能直接睡著~~~~)

不過,這本書的「序」,包括余德慧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和林信男教授(台灣大學精神科)、以及作者本人的,總共三篇「序文」實在非常的精采,仔細慢慢品嚐起來,實在是字字珠璣,有興趣的讀者朋友,甚至建議用「朗讀」的方式來閱讀,也許可以有心胸滿溢的感受。

 

這是余德慧教授的序:

「孤獨本身,是一種自我沉納的狀態,孤獨的滋味不是寂寥。世人往往將孤獨與寂寞連在一起,其實也是誤導。寂寞來自一種熱鬧的冷卻,就如習慣家裡熱鬧的老媽突然在兒女外出之後感受到的冷清……。但孤獨卻不是依附關係的副產品,他本身有其自主性,就如深夜埋首燈下的作家、整夜未歸的實驗室學者,思考數學問題的教授等,他們不但有著強大的自主性,而且在他們的現實之外,還開啟了一個非現實的空間,所有的思慮、想像、樂趣,都在那非現實的空間熱鬧登場……」

介紹這本書給大家,主要是因為,我覺得不少我的患者,有類似這種孤獨的氣質,而這正是,能從情緒或人際關係困擾中解脫出來的重要天分,而與個人的創作、及自我價值習習相關。因為社會以及傳統心理學對於「孤獨」的負面認知,本書介紹了孤獨的許多面向和意義,也揭示了,在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幸福之外的,屬於某些人,能從心裡面的運作而得到,的另一種幸福快樂。

推薦給朋友們閱讀,不然,至少讀讀「序文」。

 

ps. 本書的出板社是「八正文化」,翻譯作者是張嚶嚶。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到這個神準的把脈高人,我心嚮往之,其實非常想拜在他的門下;但是幾個原因讓我痛下決心,還是割捨了這個難得的緣份:

第一、 大師的脈學系統和我原來所學的系統不同:一般的脈學系統,把脈時中指是放在撓骨莖突的位置,這是一個重要的定義,叫做「中指定關」。但大師把脈的位置卻是在撓骨莖突往下3-8公分左右,也就是把食指、中指、無名指搭在前臂的前三分之一處。

.

.

如果脈學系統完全不同,要 融會貫通 就很困難。(難道我以後把脈,一隻手要把2個位置,兩隻手要把4個位置?那有那種美國時間啊~~~~,而且我的大腦的CPU還在AMD等級,要進化成酷睿雙核心,恐怕,這輩子很難。花了時間學不會也就算了,如果和我這幾年努力學習的脈學系統相衝突……我怕我會走火入魔,經脈盡碎啊~~~~

.

ps「 中指定關」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中醫師之間,脈學的語言要能夠溝通,把脈一定要把在相同的位置。不然,你的中指位置(關)是我的食指位置(寸),你的無名指(尺)位置是我的中指位置(關),討論起脈象來不就天下大亂?可是這個問題,在史獻上的資料並不多,一直到明代才有類似的資料出現,很讓人驚訝吧!這麼強調脈學的中醫,居然在這麼基本、這麼關鍵的基礎點上,就這樣忽略掉了。造成學習和經驗重現上很大的困難。

.

 

個人甚至認為,以現在的文獻資料而言,其實沒有辨法100%確定歷代每一個醫家把脈的寸、關、尺的位置,都和我們一模一樣啊!這也是我們臨床醫師在研讀醫案和脈學理論時,要更加注意、不可拘泥的地方!(對於中指定關的詳細內容,因為枯燥到不行,我會另闢章節,以免殘害各位的眼睛啊~~~)

.

第二、 大師在脈學上講得比較多,在治療上講得比較少,也沒有讓我知道他要開什麼方,也沒講有關病機的想法。關於這點,學長提醒我說:「脈學是診斷的一部份,而診斷的目的是為了決定治療的方向。所以在把脈的學習上務必要能和方劑、藥物結合。即使測得再準,也準不過電腦斷層。」

.

 

「而且,你是醫師,重點是要醫治患者,電腦斷層儀的事情,交給電腦斷層去做就好人生精力有限,想學的東西卻無窮無盡,學這一套脈學的時間會侵蝕你學習其他東西的時間,要好好選擇。」

.

 

 總之,因為種種的原因,我沒有機會向這位大師繼續學習下去。這個驚嚇之旅也就劃下了句點。但這也確立了我日後,精益求精和用功的方向,如果有中醫的初學者來到這個blog,我也樂於與您分享: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篇……在上一回合 提到,大師連番展現高明的把脈手法,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展現了無比的 震撼力 !!!

實在是太震撼了,我苦學中醫多年,自己以為有一定的程度。沒想到居然會親眼見到有人把脈可以高到這個程度,簡直就是一台「電腦斷層掃描機」……呃……不止,應該還有「小叮噹的時光機」吧!怎麼連剖腹產都能測得出來?

頓時不禁覺得,難道自己多年所學,都是沒用的東西嗎?當天神奇的跟診整整讓我失眠了一個多星期。 其實遇到這麼厲害的大師,應該在第一時間就雙膝跪下,大喊一聲:「 師父,請你收我為徒吧!

.

 

可是我在心裏還是有些猶豫,尤其是大師有說:「把脈是一個頗耗精氣神的動作。如果每一病人都很認真把脈的話,光是一節門診看完就很累了;長期這樣下來,大概不到五十歲就會覺得自己精力衰老,髮禿禿 (驚!)而齒動搖了!」

.

 

 

 

 

←←喂喂~~~別的脈學老師可從來沒這樣講過耶!那拜你為師的話,豈不是要有提早變成禿子的心理準備

 

.

 


 

所以在連續好幾天失眠的夜裏,我心裏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反彈)的聲音:

a. 他一定是唬爛我的這怎麼可能他一定是唬爛我的這怎麼可能他一定是唬爛我的這怎麼可能

b.我以前學的脈學都是三腳貓功夫,乾脆自斷經脈好了 ……(←可是會痛耶…還是再想想好了)

c.我一定是作夢,還沒醒來

 

 

d.難道是神仙下凡來指導我? (←哇哈哈……哇出運了……哇一定是上輩子有燒香啊~~)

 

e. 難道大師是天眼通,能看到過去?

 

f. 不然一整個就是詐騙集團 (ok我承認我瘋了~~~)

總之,參雜著沮喪、驚喜、不可置信……的複雜情緒在心中一直盤旋不去。到底要不要把握這個機會拜師學藝,一頭栽下去,死咬著這個活神仙不放呢?

還是說,即使我想學,如果資質不夠,學了很久還是學不會,會不會浪費我十多年的光陰呢?( 還變成禿子!!! ) 畢竟要把到這麼準,根本就已經超越人的境界了啊~~~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武俠小說裡面寫的一樣,遍訪名師,集其大成,融會貫通,然後打通任督二脈,最後武功大成……這大概是每一位中醫師必經的路程吧!

自從學習中醫以來,遇到很多的貴人和名師,教給我很多的東西。不過今天要講的是自己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大家也不要去猜這個高人是誰,就請各位就當作是茶餘飯後,閒話家常,輕鬆看看就好 ~~~

 

話說二年以前 ~~~~ 有個患者朋友告訴我說,他認識一位大師高人,相當厲害,尤其是把脈的功力,十分高強。求學若渴的我,聽了當下十分興奮,就央求他幫我介紹,希望有機會能向他學習。

某個星期日的下午,我依著這位患者朋友劃給我的地圖,開著車到台北的一處荒野之外,深山之中。在小山坡的旁邊有一棟樓仔厝,大師就在裡面為患者診病。

大師十分客氣,先告訴我一些把脈的概念。然後就讓我坐在旁邊見習。跟診拜師我是很有經驗了,從還沒考執照前就開始跟診,持續到後來上班正式看病人,前前後後也跟了 5 、 6 位老師了。就很自然的坐在旁邊,想說跟著看看,找機學偷學幾招。

沒想到,大師居然說,患者先由我把脈,然後再讓他把脈。這中間沒有問診,只有把脈。把完脈之後呢,再說出這位患者的症狀和病情,這樣子我比較能從中學習。 Cow~~ 這也太刺激了吧!萬一講得不準豈不是很糗?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關於 Arvins 所提出來的問題,讓我們心平氣和的來討論一下:

1. 有關心衰竭一文的事,的確是 arvins 沒好好看文章,就……沒什麼好講的。人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之下,就沒有辨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 po 的文章,都儘量並列中西醫的資訊,供讀者比較參考。

2. 關於 感冒看中醫或西醫的問題:

「病患利益優先」是我們唯一的信念。

健康人患了感冒,不管吃不吃藥,平均 7-10 天都會好。吃西藥的話,可以在症狀最嚴重的前幾天,做為症狀治療,但並不能縮短感冒的時間。如果遇到優秀的中醫師的話,可以在服藥後 1-3 天就治好感冒。

住得不遠的老病人們,的確是大大小小毛病,或是下午開始覺得快感冒了,晚上就馬上來診所找我報到。問題是,看這個網站的人,並不是都住在我們診所附近啊!

但對於住得遠的病人們呢?

這些住得比較遠的病人,難道要建議他開 40 分鐘的車,到診所找林醫師治昨天下午開始的咳嗽喉嚨痛?

還是先到藥房或西醫診所拿個止痛藥擋一下,然後休息幾天又是一尾活龍?

您說,到底那一個比較划算?就是感冒而已啊?如果治不好再來找我也不遲啊?不是嗎?

 

ok,如果您附近就有高手,每次都2-3天內,就把感冒治好,我強力建議你輕重感冒、大小疾病都去找他談談。

也務必告訴我,我一定會通知住在那附近的患者和朋友們。

 

我真的不覺得如此厲害的中醫師有這麼多,而且還遍布全國。可以讓台灣所有的民眾的感冒都在2-3天內治好。

 

因此我說,不嚴重的感冒看看西醫也可以,就是為了讓患者得到一定品質的醫療照顧

 


如果您自己是中醫師的話,就會知道,高手和庸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這世界上,真正的高手不多,眼高手低的人比較多。

 

我們追求的,並不光只是一、二位成功的漂亮案例,寫在書上或網路上,而吃了藥沒有用的案例,就矇上眼睛當作沒看見。我不覺得偶爾創造一些奇蹟,就算真正的高手。什麼是真正的高手呢?理想上來講,就是治一個好一個。也就是說,所有患者的療效都要好才行。高手=神???

因此,除了努力用中醫藥來創造奇蹟以外,我更致力於儘量提高「所有患者」的療效。我自認不算高手,所以在各方面努力,希望向高手的境界邁進。在此,就野人獻曝一下,把我的「撇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我總是在看診時記錄每個病患每次看診的脈象和用藥。(這也就是大家在部落格上面看到的「脈診圖」,這是我自己設計的格式)。每天下診回家之後,我把這些資料掃描進電腦後編號,覺得需要再深入思考的,就用小畫家把檔案打開,再打字上去,或是擬定下次回診時的治療計畫,或是把其他可能的疾病和藥方做「鑑別診斷」的思考……等等。一個患者一個患者的回顧。光是這些動作平均每天至少要花費我半個小時的時間。

但、這個時間花得是有價值的,為什麼?因為隨著歲月的累積,我的老病人們,他們數年來的體質、病史、脈象變化都記錄在我的電腦中。 ( 如果你每天要看五、六十個病人,怎麼可能去記得一年前幫某位病人把過的脈? ) 。這些脈診的記錄,讓我在為我的老病人們看診時,可以前後比較他的脈象和體質轉變,診斷能更加正確,更直接的提升了治療的能力

試想,中醫師若是昨一夜唸書太晚、或是吃壞東西拉肚子,難道把脈的精確度絲毫不會受影響嗎?唯有這樣子的記錄,藉由前後脈象的比較,可以幫助醫師在診斷上的穩定性,以及掌握患者在病情上的變化。

喜愛中醫的人,除了認同中醫的優勢以外,也要狠狠的把中醫的不足之處刨開,力求精進。唯有這樣,才能為我們熱愛的中醫,注入新生命。脈診記錄,是我在行醫過程中,自我「提升中醫看診品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與中醫同好們分享。

如果 arvins 或是那位看倌,發現也有其他的中醫師願意花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照顧他的病人,請務必告訴我,我要準備一壺好酒,數碟好菜,和這位知已聊個痛快。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