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好奇,我(林醫師)為什麼一邊把脈,又一邊畫圖?

一來是長期在西醫的醫學中心,嚴格訓練的要求,養成了病歷記錄務求詳實的習慣,中醫傳統寫作文式的病歷記載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二來我的診斷治療十分仰賴把脈,如果能夠把病人前幾次的脈象前後參照,就能更加清楚病人的體質。於是就乾脆自己建立一套管理的系統,把每次摸到的脈象,用圖象及文字記錄下來,每天下班後,再掃描入電腦,接著在整理檔案時,又可以「三省吾身」:把脈正確否?開藥正確否?說明詳實否?以要求自己能有最佳的照顧品質。

這是上個星期一個案例的分享:

病人為男性,30-40歲之間,體型壯碩,本來正在治療支氣管的問題,已經逐漸好轉,突然在幾天前出現右側肋間劇痛,痛不可觸,尤其是右手上舉時,在皮膚上會浮現二條約10公分長的痕跡,摸起來緊緊的,按下去很痛,病人不管是轉身,俯仰都有困難,連吸氣吐氣都感覺到疼痛。(如上圖)。病人跑去看神經內科,醫生搖搖頭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病例,開了一些止痛藥給他。

這時我的心中浮現幾個想法,古書上提過幾個類似的情形:在東漢時的張仲景有講過:「心胸中大寒痛……腹中寒上衝,皮起出現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金元時期的李東垣則有講遛:「肝之積,名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病人的皮膚雖然出現像是「足」的東西,但病人沒有寒症,也不是出現在左邊,所以上面兩個經驗都不能仿照。

脈象上可以見到右手下部的脈象力量很強,而且一直往上衝,這因應了我的脈學老師(呂世明醫師)所講的「下焦氣上衝,香附旋覆花湯主之」,原文出自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不可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當下決定使用這個方,開了兩帖水藥給病人服用。

結果如何呢?七天之後病人回診描述:看診隔日服用水藥之後,當天疼痛就有大幅的改善,現在只剩下手上舉時,仍然有索狀出現,按壓仍會稍有疼痛,但轉身、俯仰、深呼吸已經沒有困難。症狀雖然減輕了,可是脈象上仍然呈現「下焦氣上衝」的現象,代表治療還沒完成,於是我又開了五帖的香附旋覆花湯讓病人服用。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個症狀特殊、脈象明確、療效迅速的案例,提出來供同道或供有興趣者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