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溫「古」而知新;當我們面對21世紀最難纏的敵人:焦慮、憂鬱、恐慌……等等,重新用精神醫學的角度來解析幾百年前的醫案記錄,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古代中醫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理解,更能提供我們很多治療的方法。

今天讓我們來看一個頗有意思的古醫案。這個醫案的出處是清.魏之琇所寫的《續名醫類案.驚悸篇》,書中搜集了很多名醫的醫案,內容精彩,值得中醫愛好者用心細覽。 

好,廢話不多說,讓我們先看一下原文:

 

施沛然治呂孝廉沈仆,患驚悸三月,聞響則甚,遇夜則恐,恐甚則上屋逾垣,旋食旋飢,日啖飯無算。或謂心偏失神,用補心湯益甚。
脈之,右關洪數無倫,兩尺浮大,按之極濡。病得於酒且內,腎水枯竭,客熱犯胃。


經云:腎主恐。又曰︰胃熱亦令人恐。又曰︰消穀則令人飢。又曰︰足陽明病,聞木音則惕然而驚,甚則逾垣上屋。
此病在胃與腎脾。心屬火,是脾之母,補心則胃益實,火盛則水益涸,故藥之而病反甚也。


但病本在腎,而標在胃也。先治其標,用瀉黃散,後治其本,用腎氣丸。
一病而寒熱並用,補瀉兼施。第服瀉黃散三日,當不飢矣,服腎氣丸十日,當不恐矣。已而果然。

 


 

這段古文其實不難,不過我還是多此一舉,把上文翻成白話文:

施沛然醫師治療呂沈仆的案例:

呂先生患有「驚悸」的病已經三個月了,每次聽到比較大聲的聲音,就被嚇到而心悸更甚,在晚上這個症狀更加的嚴重,甚至怕到爬上屋頂或圍牆。另外他的食量變得特別大,甚至於,才剛吃完馬上就覺得餓,導致每日要吃很多很多的白飯。


之前的醫師認為這是「心偏失神症」,開了「養心湯」補他的心氣,沒想到患者吃了藥後,反而症狀更加嚴重了。

因此,請到施醫師給他治療,施醫師給他把脈後,發現右手關部跳得很厲害,尺部脈象則浮起來,按下去又軟軟的。

(ps林醫師補充,關部是胃,關部跳得很厲害,代表有胃火;尺部是腎,尺脈浮按下去又是軟的,代表腎水不足)

於是,施醫師問病人:「你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得到這個病的?」病人說:「三個月前,我在喝了酒後又和太太行房,之後就變成這樣了。」

施醫師在心理盤算……根據患者的病史,這是一個胃火兼有腎水不足的體質,因為喝酒會造成胃火,而酒後又行房可能太過勞累,造成腎水不足。

內經有講:「恐和腎氣有關」。又講:「胃火也可能造成人類恐懼的感覺」,又講:「有胃火就很容易餓」,又講「足陽明病(脾胃的病),聽到木頭撞擊的聲音,就會突然被嚇到,甚至跳到圍牆或屋頂上去

(ps林醫師補充:我們常講說:「嘿!被你嚇了一跳!」,但在二千年前的內經,居然就有這麼傳神的敘述,不但嚇一跳,還一嚇跳到屋頂去,可見這個嚇一跳的強度之高啊~~~)

從上述的推理來講,這個病在於脾胃和腎。之前的醫師用「養心湯」,五行中心屬火,火生土,脾胃屬土,所以用養心湯補心,脾胃的火氣就更大,而腎水就更不夠了,因此,吃養心湯後症狀反而變得更嚴重。

(ps林醫師補充:明明有食量大增的症狀,為什麼之前的醫師還是開養心湯?不是他沒問清楚,就是他辨脈不清,不然就是經驗不足啊~~~)

施醫師認為:食量大增與「驚悸」的現象都和胃火有關,這是疾病的標;先治其標,等到胃火改善之後,再治其本(補腎)。因此他擬定了治療計畫:先用「瀉黃散」來治療,三天之後,食量應該可以恢復正常;然後再改用「腎氣丸」吃十天。

果然,這個病人接受治療之後,就如同施醫師所預測的一樣。對於聲響不再恐懼害怕。

(ps林醫師OS:厲害厲害!藥到病除!來賓請掌聲鼓勵~~~拍拍拍~~~~)


 

 

是吧~~中醫真的很神奇!聽完了這位施醫師的精彩故事。讓我們轉個角度,用西醫的知識和觀念來看,其實也有不少的啟發:

1.這是一個類似恐慌症or特定事件恐懼症的案例。在臨床上,對於聲音敏感,容易受到驚嚇的患者十分的多,許多的焦慮症患者或是憂鬱症患者也都有對聲音非常敏感,易受驚嚇的症狀。(只是沒有這麼誇張啦!)。因此這是一個臨床上可以做為診斷及治療參考的好醫案。

 

2.本案例的病史記錄非常詳盡。對於病症的發作時間(三個月)、造成因素(酒後行房)、加重因素(晚上)、特別的表現(驚嚇到跳到屋頂上),吃藥後的反應……等等。都寫得非常清楚。

     基本上,這樣的「病史探查」的功力,在我一個西醫專科醫師(主治醫師)的眼裏,都要拍拍手,給個90分以上的高分了。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喔!(ps大部份的中醫醫案,可能是篇幅關係,很少有寫得這麼清楚的。)

 

3.施醫師有為患者擬定「治療計劃」。治療計劃也是西醫很重視的一環,在家醫科專科醫師考試審查時,就是要看你在病歷中,有沒有為你的患者擬定治療計劃,包括藥物的治療時間、預計下一步的檢查、下次回診時要向患者做什麼衛教、是否應轉介給其他的醫師會診……等等。

     治療計劃的擬定,代表一個醫師對患者整體的了解,並願意負起長期的醫病關係的責任。

可見西醫重視的東西,中醫也是同等重視的呢!

 

其實讀醫案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為我自己有西醫的背景,在看患者的症狀時,有時就已經猜到這個患者的診斷了,有的病不用治會自己好,有的病就算暫時治好了,還是會複發。所以到底是患者自己好的,還是醫師治好的,在看醫案時,我們心中是有另一把尺去衡量的。

中醫醫案習慣上把症狀類似的患者放在同一章節內,像這個案例是放在〈驚悸篇〉之中,但是同篇之中的數個案例,雖然有類似的症狀,如果來到現代,送到醫院的急診室,不見得是送到精神科,有很多是要送到腸胃科病房、感染科病房、心臟科……等等,或甚至留在急診處理一下,打個針灌個腸就可以回家的。

所以,在看醫案時,如果把現代醫學的觀念加進去,能學到更多臨床經驗鑑別診斷的功力呢!

因此,我打算把一些有趣的醫案寫到部落格上面來和大家分享,只是不知道這樣子的「醫案賞析」會不會太學術性了?能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呢?還有,下次我需不需要把古文翻成白話文呢?拜託大家給些意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