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律神經失調」疾病在社會上愈來愈普遍,也漸漸為民眾所熟知。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來了解「自律神經」和中醫的關係。

「自律神經」是大腦和身體的連接,也就是「身-心」的橋樑。許許多多不知名的身體病痛,其實都是「心理」/「壓力」的問題,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和自律神經。

很多人都覺得說,既然是心理的問題,那就「看開一點」、「不要管他」就好了!這真正是阿婆生子→真拼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為什麼呢?如果只是單純的腦中的想法,當然可以看點一些不要管它。不過如果是長期累積,已經造成了大腦或自律神經的失調/創傷,就不可能是「看開一點」可以解決的。

治療的重點應該是要修復大腦和自律神經的失調和創傷。而使用藥物(中藥)來治療,是一個可靠的方法。

而且,現代的社會,壓力的來源實在太多,有內在、有外在。大多數的患者其實很難清楚的認定自己的壓力來源。 更惶論,要從心理的角度去處理這些不適。

自律神經的功能,像是翹翹板,負責調整體內器官「作戰」或「休息」的功能。當大腦非常緊張時,會藉由自律神經傳達緊張的訊息。因而出現流手汗、心悸、肌肉緊繃或抽動、胃抽筋……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

不過,交感和副交感的功能並非是對立的,相反的,是平衡的。

當壓力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大腦和自律神經也會「自救」,啟動副交感神經的功能。譬如有些患者就會自發性的閉氣、深呼吸、想喝水、想吃東西、不自主的動來動去、走來走去……大腦和副交神經適度的介入,可以暫緩身體的緊張不適。

也就是說,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腦幹的系統,有一個「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助電路,可以穩定身體。當交感過強時,副交感並非削弱,反而,常常會起而制衡。

但是,如果壓力太大,上述的介入都沒有辨法緩解腦中的壓力來源,超過身體的極限,那麼就會造成整個平衡系統的崩盤。

「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大多數已經經歷了這個平衡系統的崩盤。因此出現各式各樣的不適,長期胃病、緊張、頭痛、背痛、失眠、胸悶……。這些症狀,有些是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有些則是副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

臨床上在做自律神經檢查時,我們會看到有些患者是交感神經過度,有些是副交感神經過度,其實就是這個「平衡」過程中,失去控制的緣故。

(註:其實有不少的年輕女性的自律神經失調,是潛在的乾燥症表現,如果合併有乾眼,反復口瘡,蕁麻疹,甚至是淋巴結或關節腫脹的朋友,應該考慮乾燥症的檢測。)

請參考拙文:乾燥症的中醫看法乾燥症十問乾眼篩檢對中醫乾燥體質的重要性

 


從中醫的角度看又如何呢?

交感是陽,副交感是陰。有的患者是陰陽皆弱,有的患者是陰陽皆盛,但大多都是不平衡的狀況。

那麼,要如何利用中藥來治療這類的疾病呢?

像四逆湯、真武湯、小柴胡湯、桂枝湯,這些傷寒論中的重要方劑,都能夠「扶陽」,陽氣不較不穩定,容易補,但也容易散掉。補得太過,更會造成煩躁不安的感覺。

因此,扶陽藥的重點,在於劑量和方向的掌握,少陽、厥陰、少陰、太陽……到底要選擇那些方劑,而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何時換方。絕對是治療初期的重點。

至於「陰」的部分,由於長期的疾病,多半會損傷身體中「陰」的成分,就造成陰氣的不足。「陰」是情緒穩定、身體休息的重要因素。如果身體有「陰虛」的現象,往往會造成體內的「虛火」現象。很多失眠、暴燥易怒、心悸、手足發熱、口乾舌燥……都是這一區塊的症狀。

養陰的藥物有很多可以選,像白芍、當歸、熟地、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柏子仁、酸棗仁……這些藥物都是很好的選擇。

但滋陰藥不容易消化,可能會造成腸胃的脹氣。而且,滋陰藥必須久服,至少要2-3個月以上,才能算是一個基本的療程。所以「滋陰」的困難性,反而是醫師和患者間的互信、以及患者本身的恒心和耐心。

養陰的重點,除了在治療的初期減少症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預防未來的復發。如果有必要,超過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長期少量的服用養陰藥,我個人認為都是可行而且有意義的治療手法。陰氣愈足,則患者「自律神經」的「自律」、「平衡」功能就愈佳,愈能抵抗壓力的侵襲。

由於治療的細節繁雜,所以,我們只能大致的介紹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給大家認識。

希望藉由這些文章,可以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委,以及中藥介入治療的原理。

祝大家,新年快樂,2010年 幸福、健康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01jeng 的頭像
    Doctor01jeng

    Doctor01jeng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