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這個匪夷所思的真實故事之後,不知道各位有沒什麼感想呢?

.

 故事中,女醫淳于衍拿來毒殺皇后的原料,應該是生附子。生附子的毒性很強,只要50就能致人於死皇后產後身體衰弱,應該用更低的劑量就能造成心臟衰竭致死

生附子有劇毒,可能會致人於死。所以需要經過炮製,以減低附子的毒性。因此,市面上買得到的附子,幾乎都是炮製過的。現在也很少有中醫師使用生附子。

其實,附子是一類藥,而不是一種藥,按生長的部位,以及採收的時間不同,各有烏頭、烏喙、天雄、側子、堇……等別名。附子類藥物的劇毒成分主要來自「烏頭鹼(Aconitine)

烏頭鹼具有強烈的毒性,但是在經過炮製之後,烏頭鹼等生物鹼的量已經減少。如果再經過長時間(超過1個小時)煎煮,烏頭鹼會水解為烏頭原鹼,毒性顯著降低,但是,附子的強心成分卻不會被破壞

關於這一部分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烏頭鹼》

 

老祖宗雖然不知道這些科學研究,但經由無數的「人體試驗」,犧牲了不知多少寶貴的人命,才得到附子的炮製和久煎久煮,以及與甘草配伍……等減低藥物毒性的經驗。因此歷代醫家,無不反覆提醒,要小心附子的毒性,體弱、孕婦、虛弱者,皆要小心服用,以免救人不成,反而送掉了小命。

 

 如果一個藥物,力能回天,醫生們必然愛死了這味藥。如果一個藥物,毒性強烈,隨時能送人上西天,那醫生們必然,又恨死了這味藥。生附子就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味藥 

有網友問說,網路上很多人在討論,附子能強身之類的,也有人說,生附子如何有效云云……可是,生附子明明是具有劇毒的藥啊?到底,生附子能不能拿來治病呢?

生附子當然可以治病。但是,生附子是否適合在這個時代拿來治病,我個人是持非常保留的態度。

從藥物安全的角度來說,好的藥物應該具有毒性低,功效大的特色。吃10的藥可以治病,但要吃到死,要吃到10000,這就是好藥。藥物的安全指數是10000/10=1000 

 

像現在我們用的安眠藥,吃一顆就可以睡著→低劑量有高療效。可是就算一次吃一瓶……頂多送到急診室,昏睡三天三夜後還是清醒過來→不會因為吃安眠藥而死。→高劑量有低毒性

 ps:以前的安眠藥吃下一瓶是會死人的,但現在的安眠藥(BZD)已經過科技的改良,毒性也比較降低。從這個角度來說,安眠藥其實還算是安全的藥物。 

進一步來說,如果藥物的作用濃度,和藥物的毒性濃度很接近。像是,吃10A生附子可以治病,但吃到30的劑量就會出現毒性,吃了50的生附子就馬上暴斃。這個藥的安全指數,只有50/10=5,安全性是很不穩定的

 

 當然,應該不會有人喝生附子湯自殺吧?!?!?!

理論上來說,低劑量就有高毒性的藥物,應該列管,醫師使用此藥,也應受到規範。(所以西藥「一到四級管制藥物」的機制。這是時代在進步,民眾服藥的安全受到保障的證明。)

 

更何況,因為每個人肝腎的藥物代謝能力不同,像老人家、肝腎病患者、通常代謝能力比較差。或者,是心律不整、心臟無力的患者、交感神經敏感的患者,或是有併用西藥的患者,其實很難去衡量他們血中藥物的濃度。

 

舉例而言,體質敏感的人,搞不好20的生附子,就出現毒性,30就引發心律不整暴斃了。也許運氣更差的,在10的合理治療劑量,就引發心律不整?醫生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患者,除了考慮什麼藥能治好患者的病,更要步步為營,考慮患者的身體能否承受得起藥物的副作用及毒性。實在是很重大的責任。

 

個人覺得,中藥的使用,有幾個重要的環節。第一是和診斷有關,診斷不正確,人參也可以殺人。第二是和醫療的環境有關,在不安全的用藥環境之下,具有毒性的藥物,一旦誤用,害人匪淺。第三,最好患者自己也懂一些中藥的原理(或是醫師有基本的衛教)

 

所以,如果要使用具有毒性的藥物來治病。不管是醫師的經驗,以及醫療診所的藥物管理,還有患者的中藥毒性常識,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條件」。唯有在安全的用藥環境之下,才能防範不幸事件的發生。(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