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做的是「雞蛋裏挑骨頭」的事情,雖然我們熱愛中醫,但不代表我們不能質疑他、研究他、挑剔他。也就是最熱愛中醫的人,才會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想讓中醫變得更精萃!

 

因此呢!接下來的文章是有點偏激的,但也是我們看中醫醫案的另一個角度喔!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位婦人的年齡:「34」,以現在來說,34歲懷孕很正常吧?說正格的,結婚十多年沒懷孕,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有了的case,在我們周遭也不是沒有聽過←所以,以現代的角度嚴格來說,如果是林青霞的年紀(42),如還能懷孕,這樣才算厲害,可以上封神榜。

 

(基本上女性的生育能力是隨年齡下降的,如果到了37歲,卵巢功能幾乎就是亮黃燈,過了40就亮紅燈,而試管嬰兒的成功機率也隨之大幅下降),以這個條件來說,這位太太才34歲,其實卵巢還不算太老,基本上是很有本錢自然懷孕的。

 

第二,是懷孕的時間。

 

驗孕的方法古今不同:現在我們都是買7-11的驗孕棒,來驗看看是一條線還是兩條線。

 (三條線 ←這個是三條線……好冷)

 

不過古代可沒有驗孕棒這好麼用的玩意兒,所以呢……這位太太知道自己懷孕只有下列三個可能:1.月經慢了2.孕吐3.肚子大了

 

(有人會質疑,醫師不是會把脈就知道了嗎?嗯……張醫師就算把脈再準,也不可能三天兩頭到病人家去幫她把看看有沒有懷孕吧……?還有名醫的生意有可能清淡到這樣嗎?中醫師把孕脈出槌的機率還不低,時有聽聞。總之其中秘辛,和中醫脈象本身千變萬化有關,這個有空再聊。)

 

OK,讓我們依著這個線索來推論下去:

 

《狀況1》一般而言,女生知道自己可能懷孕的第一時間,應該就是小紅(月經)沒有來。所以至少是懷孕一個月

 

《狀況2》假設是月經不準,到了噁心嘔吐才發現自己有身孕,那時搞不好已經懷孕超過一個月了

 

《狀況3》甚或是,這位太太也沒什麼孕吐反應,月經也不準所以小紅沒來也不在意,等到肚子大起來,都已經是3個月後的事了

 

因此,我們假設如果張醫師的記載沒有誤差的話,

 

如果是《狀況1》治療後一個月就有身孕,往前推2個星期去抓排卵期,嗯……等於是他們夫妻倆在老婆被「上吐下瀉」後一個星期多就同房了,一次成功!嗯……這個夠恩愛。夫妻感情好,很好很好,運氣也實在有夠好。=.= |||

 

如果是《狀況2》那就是正在「上吐下瀉」的時候……不太可能吧?這樣有點違背人性啦~~~

 

如果是《狀況3》那就是「上吐下瀉」前一次的排卵期。這樣推算起來很驚人,幾乎是在懷孕時,孕婦被張醫師用藥狂瀉、狂吐、狂發汗,而這個胎兒的生命力實在有夠強韌,不管大風大浪、被搞到頭暈腦脹,小朋友還是緊抓著不放。

 

 01.jpg

 

 

好不容易撐到三個月,肚子終於大起來,這個媽媽才知道自己懷孕了,然後趕快包個大紅包給張醫師來感謝。←如果真是這樣,那真的是冏到不行。

 

當然我們認為也希望事實應該是《狀況1》,不過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也無法排除《狀況3=「冏到不行」冏 的可能性。

 

當然,拜現代科技之賜,發生《狀況3》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了。(其實還是偶爾有聽說)。只能說,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即使是癌症患者,身體虛弱到不行,也曾有聽聞不小心懷了孕的案例。生命力之強韌,真是超乎我們的想像。

 

至於陰曹地府的夢為什麼就消失了?這個部份中醫的理論還算是清楚,濕氣一直都被認為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失眠多夢等問題。所以,當然有可能是用藥,上吐下瀉後,排出「痰濕」物質之後,體質改變了,就不再做奇怪的夢。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懷孕之後,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婦人的體質也隨之改變,變得更強壯,更有體力,更有安全感。有人懷孕身體變虛,也有人懷孕後反而更有體力!

 

(ps所以,張醫師摸到的沉伏脈,不見得是痰脈,搞不好是孕脈?不過既然他強調是寸部沉伏,我們如果選擇相信他把脈「寸、關、尺」的位置是和我們相同(高骨定關)的話,這個論點就不成立。)

 

用這個醫案,來提出不同的觀點,並非是要和中醫唱反調,而是經由討論和分析,去釐清思維、猜測更多的可能性,才不會「儘信書」(等於無書)。也唯有藉由前人遺留下來的醫案中,重新研讀,汲取精華(也就是雞蛋裏挑骨頭,去蕪存菁),進一步和現代的醫療環境配合。這樣才能對自己的病人有真正的助益。

 

高手中的高手:張子和醫師,從他長期的行醫經驗中,認知到「痰濕」問題,是不孕症的重點之一。他也借用這個醫案,讓我們見識到他的大膽用藥,小心求證。

 

臨床上的觀察,痰濕體質病人,很多都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關連性。因為排卵異常,而造成不孕的情況。此時大膽用藥,清除痰濕,也是治療上的首要重點。

 

但現代女性,多半是職業婦女,白天上班,晚上管理家務,那能承受得起「上吐下瀉」的藥物作用?處在現代的環境中,要像古代醫師那樣大膽用藥,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其實,藉由患者和醫師間的溝通協調,把藥物的反應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也是可以治病的,不一定非得把病人搞得半死不活不可)

 

古人記下這些案例,是想說明他心中對中醫治療的見解,而不是讓我們套招使用。因此在患者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因人而異),儘量去清除體內的痰濕(小拉一下、小汗一下),還是中醫處方治療上,不變的策略。

 

外行看中醫,往往覺得荒誕,癡人說夢。

初入行看中醫,就覺神奇無比,不可名狀。

等到內行看中醫,才知玫瑰雖美,但荊棘滿佈。

 

願大家都能以更宏觀、更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披荊斬棘才能分享玫瑰的芳芬!(這也是我們blog最重要的宗旨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