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中醫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大伙討論一下,吳鞠通沒寫出來的另外一半的故事。讓我們先把醫案再看一次。如果還沒google的朋友,趕快自己動手查一查,樂趣更多喔!


王 三十五歲 渴而小便後淋濁,此濕家渴也,況舌苔黑滑乎?議<<金匱>>渴者豬苓湯法。但前醫大劑地、萸、五味、麥冬、龜膠等,純柔黏膩補陰封固日久,恐難速愈。戒豬肉介屬滑膩。[豬苓六錢、萆薢六錢、澤瀉五錢]

初五日 渴而小便短,便後淋濁,與豬苓湯法,小便長而淋濁大減,渴止舌黑苔退。惟肩背微有麻木酸楚之象。是臟腑之濕熱已行,而經絡之邪未化也。與經腑同治法。[生石膏八錢、雲苓塊五錢連皮、晚蠶砂三錢、杏仁四錢、廣皮錢半、通草一錢、防己二錢、萆薢四錢、生苡仁四錢、桂枝三錢、黃柏炭錢半]

 

承上篇,我們提出了兩個疑問:

  • 如果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為什麼前醫不給五淋散、八正散之類的清熱利濕解毒藥,反而是給大劑地、萸、五味、麥冬、龜膠這類補藥呢?

 

從藥物來分析的話:熟地、山茱萸,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麥冬五味則是生脈飲中的重要成分,是補心氣的,龜板膠就是龜鹿二仙膠中的龜)。依我們事後諸葛的高度來看,之前的醫生用了這麼多補心肝腎的藥方,想必整體來說,病人應該是較虛弱的,甚至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合併有性功能的障礙。


再來我們回歸主題:大家聽過淋病;淋病的淋是什麼意思呢?但凡小便疼痛,頻尿、解不乾淨……這些泌尿道感染的症狀,皆可以稱為「淋」。「濁」就比較少人聽過。不過望文生義,濁就是指小便中出現白色、乳白色、黃色甚或帶血絲的黏稠液體。一般民間觀念裏,認為小便中出現乳白色的東西,叫做「敗精」,意思是「腐敗的精液」,算是腎虧的症狀。到這理,藥物和症狀吻合,我們就能夠理解先前的醫生們用補藥的思路了。

 

其實,「濁」可以是泌尿道感染所產生的膿,也可能是精液(正確的來講是前列腺液)。拜現代解剖學之賜,我們知道,如果是尿道感染,那麼膿會從龜頭處流出來,所以小便時,膿會出現在小便的前端。但如果是前列腺液,因為在小便的最後下腹用力的關係,有可能擠壓出少量的前列腺液出來,出現在小便的末段,這就是醫案中所提示的第二個重點:小便後淋濁。

講到這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是的,這個醫案的主角,患的是慢性攝護腺炎

慢性攝護腺炎常見於30-50歲的男性,發作率不低(5%~25%),常見的症狀除了有頻尿、小便疼痛、局部(會陰/生殖器/睪丸)疼痛,最常見的就是小便混濁或大便後尿道口有白色液體流出,合併有射精疼痛、血精等。另外,慢性攝護炎也常合併性功能障礙(早泄/陽痿),以及類似腦神經衰弱(頭暈無力失眠憂鬱)的症狀
這也才能解釋為何之前的醫生,大量的開補腎藥給這位病人吃,原因就是病人的神經衰弱或性功能障礙的症狀一定是蠻嚴重的。所以一般的醫生只想到腎虧。由於吳鞠通對濕氣和溫病的透徹了解,病史一問,脈一把,就清清楚楚的知道這是濕氣致病,加上之前醫生補陰藥用太多,濕氣和藥氣混在一起,病人的症狀就更加纏綿難解。於是在第一次的用藥中,拿掉了豬苓湯中的阿膠、拿掉了胃不舒服是不能吃的滑石、把茯苓改用清熱利濕的萆薢。一舉而除掉下焦膠著的濕熱。接下來再進一步搜刮經絡和臟腑中殘存的濕氣。把豬苓湯、木防己湯這兩個經方,和他自己所創的二加減正氣散。去蕪存菁、融為一爐,分次有序。真正是大師級的手法。
 

現代醫學對於慢性攝護腺炎的治療,是給予長時間的(後線)廣效性抗生素,儘管如此,慢性攝謢腺炎依然不好治療,而且時常復發。這種難纏的疾病,在吳鞠通的大師示現之下,抽絲剝繭,豁然開朗,真正令我輩中醫宅們,五體投地,尖叫崇拜。

 

且讓我說一聲:「吳鞠通94狂!

吳鞠通醫案中,還有好多精彩的故事,我們下次再為大家介紹囉!


 


有興趣的朋友們還可以進一步參考下列資料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shu/472-19-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