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中西醫結合心得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醫執業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行業,將千年以前的醫學古文,輸入中醫師的大腦中整合後,重新的應用在門診的每一位患者身上。喜歡這種感覺的,做起中醫如魚得水;相反的,若安於依樣畫葫蘆的,不是自己苦不堪言,就是病人苦不堪言……

每一個病人的每一次/每一種病都有其獨特性和關連性,所以每一次開方都是一種演繹,甚至於創造。

更不用說,古代和現代的環境不同、病人衛生和健康條件不同。因此,當代中醫的執業亦可說,是一種古老生命(靈魂?)的重現。(註1)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今天看門診時,才知道有一位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居然在當初看西醫的精神科時,那個精神科醫師就跟她講要吃中藥……(大概是因為西藥對她個人的療效真的不好吧?

不過當初找的那位中醫師沒有什麼療效,輾轉之後來到這兒才有比較明顯的進步,算是有緣份吧^^

最近病人因為發生一些事情,心情整個受到影響,又剛好我那天沒有看門診,於是她又跑回去找之前那位精神科醫師

精神科醫師只開了小劑量的抗焦慮劑給她,然後囑咐她中藥不可斷,要繼續服用哦!

通常大醫院的醫師都比較排斥中醫,這位醫師能站在患者的立場為之設想,並放下中西醫間的未知之隔閡

真是胸襟寬闊啊~~~令人感佩呢!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覺得「中西醫整合」這件事,未來,還會有更深的層次和更祟高的目標,可以繼續發展下去。並不只是一個中醫師和一個西醫師一起看門診而已

在中醫西醫的橫向整合之外,其實中西醫各有縱向整合問題。

首先說中醫好了,目前中醫界有所謂「經方派」、「湯方派」、「時方派」、「把脈無敵派」、「多方派(一張藥單有四五種複方)」、「西醫害人不淺派」……到底最後誰勝出?沒人講得清楚。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在金石堂亂逛,突然看到這一期的康健雜誌的特別企劃,居然是「中西醫整合」。真是大大的吸引了我的目光……

 

康健雜誌1 

康健雜誌-2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累了嗎?

累了就多休息,
累了就吃營養點,
累了就來瓶「蠻牛」吧!
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累也可以算是一種病嗎?是的!貨真價實的,累可以是一種病,而且要積極的治療。

在西醫的診斷裏,就有一項叫做「慢性疲勞症候群」(Chrinic Fatigue Syndrome),ICD診斷碼為780.1

臨床上「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必須符合以下的「必要條件」,再加上「次要絛件」之一

必要條件就是「累」,不是指上了一整天的班工作很累的那種累,而是累了很久,,每天都很累,再怎麼睡,醒來還是很累。……就是一整個累翻了,此「累」遙遙無絕期的感覺,這樣的情形斷斷續續起起伏伏可能已經超過半年以上。

通常,患者會合併有下列的「次要條件」
1. 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會有短暫性失憶或是「恍神」的情形。
2. 在運動或是用腦的活動之後,會覺得累翻了(exhausted)而且時間超過24小時。
3. 雖然睡了一夜,身體仍然很酸痛疲倦,好像沒有睡一樣
4. 沒有原因的關節痛←關節若有紅腫的情形,要考慮自體免疫疾病
5. 持續的肌肉酸痛
6. 頭痛
7. 頸部或腋下的淋巴結腫痛
8. 喉嚨痛

也可能合併下列的情形,如:腹瀉脹氣常放屁、夜間冒冷汗、胸悶胸痛吸不到氣、慢性咳嗽、眼痛眼乾怕光視力模糊、對食物氣味藥物或噪音異常的敏感或過敏、出現憂鬱焦慮焦躁不安甚至恐慌、站起來常常頭暈甚至幾乎暈倒、下巴關節疼痛、體重不明原因改變……等等。


常感到疲倦人並不少,一些問卷調查顯示,大約4個人就有1個人常常覺得自己很累,而疲倦的時間超過6個月的比例,大約100個人中就有2-4個人。在美國的研究指出,美國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只有二成得到正確的診斷或治療,也就是說,慢性疲勞症群的患者中,絕大部份都沒有正確就醫。

雖然西醫有這樣的診斷,但抱歉,西藥中並沒有專治疲倦的藥。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多半是處理從失眠、頭痛……等症狀,並請病人配合冥想、按摩、生物廻饋、打太極拳、練瑜珈……等等,各式各樣的方法不一而足。

醫學界有個不變的定律就是:如果一種病,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可以治療,那就代表「最好的方法」尚未出現,也就是說,這個病的謎底仍未被現代醫學所解開。

中醫對這一類型的疾病,仍然佔有領先的地位。


中醫來看,疲倦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總不外乎「氣虛」,「氣虛」就會累,就會胸悶,就會吸不到氣,就會頭暈目眩全身酸痛,嚴重的氣虛甚至會「累到睡不覺」。

單純的氣虛很簡單,扎幾根針,馬上就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比「愛肝」還好用;回去再吃二帖藥,馬上就「活力旺」,元氣十足。

不過這個世界總是沒那麼簡單,因為氣虛很少單純存在,通常心、肝、脾、胃、腎等臟腑中,至少會有一個臟腑的能量有缺損,在某一個臟氣虛損的情況下,臟腑間的協調功能出現問題,就無法供給足夠的「氣」(能量),因此會導致長期的氣虛疲倦。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西醫的診斷標準中,會觀察到一些「次要條件」,其實這些都隱含了和體內臟腑的關連性:

咽喉痛多半和腎虛有關,腹瀉便秘多半和脾胃相關、厭食睡眠障礙肌肉疼痛多半和肝氣或肝血有關、恍神或注意力不集中則是影響到腎中的真陰真陽……。

可以這樣說,上述這些「次要標準」中的「疑難雜症」,對於西醫而言,根本是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麻煩問題,但是對於中醫師而言,這些「疑難雜症」、反而是解開慢性疲勞的key,是中醫師最珍貴的線索。唯有重視這些相關症狀,循著線索,找出受損的臟腑,加以治療,才能讓恢復臟腑的平衡,讓「氣」(能量)的生成源源不絕,從而解決慢性疲倦的問題。

身為醫師,身兼中醫及西醫的背景,個人強烈的認為

「慢性疲倦」是一個應該「積極」接受中醫治療的疾病。我們不需要苦撐、不應該每天靠咖啡和蠻牛過日子、更不可以因為疲倦而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

您累了嗎?除了來杯「蠻牛」以外……您應該來看中醫。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止痛藥可能造成胃潰瘍,然而許多患者服用止痛藥之後出現腸胃的不舒服,拉肚子,
做了胃鏡,並沒有發現潰瘍。我們只好解釋為東方人體質較弱,不適合這些「寒性」的藥物。
然而最近現代醫學已經漸漸解開了這個謎題,我們可以更有信心的來討論止痛藥和脾胃功能的關係!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對於上消化道所造成的副作用,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台灣人習慣請醫師在開立止痛藥時,要加開「胃藥」,是全球特有的情形研究報告指出,在服用止痛藥時兼用制酸劑,並無法有效的預防潰瘍,
相反的,可能因為制酸劑的效果,使得潰瘍的疼痛受到壓抑,讓潰瘍被延後發現。
因此健保局在二年前,取消對於一般制酸劑的給付,像「立達賜康」「MUCAIN」這類的藥物都要患者自掏腰包所憑的就是這個研究報告。


然而,病人這樣的要求(加開胃藥)後面,到底只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其需要?有因為服用止痛藥而有腸胃不舒服的經驗?
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這類的止痛藥,除了會造成胃潰瘍,對小腸也有影響,NSAID可以造成小腸黏膜滲透性增加,小腸狹窄、小腸潰瘍、甚至小腸的穿孔、出血。甚至在停用藥物16個月之後,仍有小腸發炎,而持續的造成血液及蛋白質的流失。


要服用多久才會造成小腸病變呢?目前大部份是針對長期服用止痛藥的病人族群,之前的報告大都根據屍體解剖,大學從8.4%到19.6%不等有一篇用核子掃描診斷小腸病變的報告,核子醫學攝影對於偵測小腸發炎的效果很敏感;服用2個月NSAID的病人,居然有66%出現陽性反應,比率之高令人咋舌!


身為中西醫師,行文至此,有很深的感觸,以前在醫學中心時一天到晚開止痛藥給病人,病人也常常對我反應服藥後的不舒服,然而做了胃鏡之後,卻沒有發現,
中醫的理論和治則,卻確確實實能解決病人的不舒服。


臨床觀察所得要能夠被科學方法所證明,實在是一條漫漫長路,換句話說,臨床的經驗和觀察,實在有其重要的價值,不能因為目前的研究報告無法證實,就輕忽了臨床的經驗和觀察,也許在那個荒謬的現象後面,是有很深的道理存在的!


至少以後,不管是中醫理論,或是西醫理論,我都能完整的對病人解釋「止痛藥傷腸胃」這個現象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