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緊張,因此學習放鬆的方法,如:運動、打坐、聽音樂……對於重新調整生活的節奏很有幫助,而在所有的放鬆方法中,「腹式呼吸」算是最基本而最重要的一環。
在門診常常要教導患者如何做「腹式呼吸」的練習,才發現很多人都學錯了!不但沒有利用到「腹式呼吸」的益處,反而造成氣滯的問題。因此今天要特別把這一個項目提出來討論。
尤其是:睡眠不好、神經緊繃、倦怠沒有元氣、肚子常常脹氣、自律神經失調、胃食道逆流、曾發生換氣過度……等患者,一定要好好的對這個主題下功夫喔!
從小到大,是否已經有不少人教過您腹式呼吸,可能是您的聲樂老師,管樂老師,氣功老師、瑜珈老師、靜坐老師………但是好像每個人講得都不太一樣。
關於腹式呼吸的要訣,其實坊間的流傳,有許多錯誤的地方,往往和武俠小說練功不正確,以致走火入魔,經脈逆流一樣,很多人把腹式呼吸練成了「肚式呼吸」
這些不見得正確的資訊包括了:
入門級的錯誤是:很多人誤以為,腹式呼吸就是用肚子呼吸,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不管再怎麼會呼吸,大部份的氣體都還是進到肺部裏面去。
進階版的錯誤是:很多人也誤以為,腹式呼吸就是吸氣時肚子要凸出來。
極致版的錯誤是:腹式呼吸時,肚子是要用力的。
(p.s.進階和極致的意思,是已經進入「腹式呼吸」的門檻,是內行人的錯誤。)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可以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吸氣」,主要來自三個肌肉群:
1. 橫膈膜向下運動
2. 肋骨間的肌肉讓肋骨擴張
3. 胸鎖乳突肌、scalene等肌肉將鎖骨及第一肋骨向上提拉
.
這三個肌肉群同時的動作,目的是讓胸腔的空間能擴張,造成負壓,讓空氣能進入氣管和肺部。
此時肺部就像一個漲開來的氣球,只要一放開氣球的出氣口,肺裏面的氣會自然的排出來。
尤其是年輕的肺彈性很好,不過如果是肺部有毛病,像是「支氣擴張症」或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會造成肺部失去彈性,所以氣就吐不乾淨。
特別要說明的,是關於「腹式呼吸要不要用力」這個問題,其實我認為,要分清楚「練習呼吸法」的目的為何?
在這點上面,我相信不同專業的看法不同。舉音樂家為例:
對於聲樂家或管樂表演者,必須要吸入大口的氣,才能延長樂曲的表演長度,以達到完美的演出。而且,因為演奏中,換氣的時間很短,常常是從嘴巴吸氣,而非從鼻子吸氣(除非你是澎恰恰……^^ )
而且為了控制氣流,演唱或演奏時,腹部是必須用力的,這個用力的方法,又更因個人的體會而異:
有的老師還說,是要縮小腹,
也有老師說,要縮肛門,
也有老師說,是像要大便的感覺,
還有老師說過,大腿要用力,像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感覺。
因此吸氣要吸飽→要用力,吐氣要有力→要用力!
對於聲樂家、管樂演奏者而言,腹式呼吸是一項「肚子要用力」的必要演奏技術。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