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Mr.Pen在2008/12/10提到下列的問題:
我有一個同學容易疲勞.但他是腳易冰冷.我跟他相反是手容易冰冷...請問用中醫看來兩個體質有差在哪嗎?
還有先前的問題:
我身體有些情況不知道中醫怎麼解釋?就是阿 我每次睡午覺頭會隱隱作痛(很輕微但是有感覺)然後爬起來又沒事.然後只有午睡起來會心悸一陣...另外還有久蹲久坐很容易暈眩.冬天坐開空調的車.走出去也是一陣很重的暈眩眼冒金星...大概是這樣吧.也是一年多的問題.懇請醫師解答 感謝喔
……今天就趁這個機會,把有關中醫理論系統中「少陽病」的概念 一起講解一下吧!
醫聖--東漢張仲景醫師提出的「六經理論」,是中醫最重要的疾病分類及診斷系統,將人體抵抗「風寒」邪氣的機轉,分作「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個層次來探討。
其中最難理解的,就是「少陽病」和「厥陰病」 ,對於中醫的初學者,常常覺得摸不著頭緒,其實連一些執業已久的中醫師,也不見得能清楚的搞懂這些理論和藥方的使用時機。今天來就來講一下「少陽病」的理論架構:
少陽症的提綱(最重要的症狀)是:「口苦、咽乾、目眩」,其他還有「心煩、喜嘔、胸脇苦滿、默默不欲飲食,或是胸中煩、口渴、腹中痛、心下悸、小便不利、身熱、咳嗽……等」,但是仍公認以「口苦、咽乾、目眩」為最主要的代表性症狀。
少陽病的病因,是因為寒氣入侵到身體較深的層次之後,身體抵抗的熱能、與入侵的寒氣相衝擊,因此出現寒熱夾雜的症狀。患者可以口苦又怕冷,也可以一下子冷一下子熱。
用白話文來講,少陽症要討論的東西,其實就是身體內一個「正氣的昇騰」的系統。這個系統,我們可以想像是 植物的毛細孔,是藉由一個微弱而持續的力量,來把身體的「精微物質」(能量與營養)從脾胃往身體未稍運輸,尤其是往頭部運輸。因為我們身體上的「竅門」,包括:「眼、耳、口(咽)、鼻」,就是這個毛細孔的開口。
如果這個毛細管的上昇力量,受到「風寒」或是「陽明熱邪」的影響,就會讓「精微物質」(能量與營養)在毛孔中的移動停滯……結果這些能量/營養就變成了一種火氣,甚至離開毛細管(少陽經絡)的正常管道,四處亂竄。而我們的「眼、耳、口(咽)、鼻」……得不到應有的能量與營養就出現黏膜乾燥及功能不良的情形,而造成「口苦、咽乾、目眩」的現象。
因此,用小柴胡湯等方劑,就是要清除「阻礙毛細管上昇現象」的因子,讓「正氣昇騰」的系統能夠順暢的把能量往上運輸。
這是一個複雜而精微的層面,因為正氣上昇的過程,不是用大量的補藥可以達成的。就像植物的葉梢已經稍現枯黃,此時要細心的呵護,調整日曬陰涼,絕對不是一下子澆很多水、或是施很多肥料可以救得回來的。
Mr.Pen所提到的暈眩與微微頭痛的症狀,就是「風寒」入侵「少陽系統」的表現,因為風寒留在身上,所以會有肩頸酸緊的症狀,因為「少陽系統」的「昇騰作用」是因為寒邪的影響而受損,因此在溫度改變的時候,暈眩的情形就更為明顯。而這種暈眩,通常都只有幾秒鐘或幾分鐘,或是患者會形容是一種「怪怪的感覺」。
同樣的,除了暈眩以外、有的患者出現不同的症狀,例如:暫發性的耳鳴、耳朵緊脹不通、上顎後方(咽)乾痛的情形……都是同樣的原理,因此張仲景醫師在條文中有注明:「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也就是提醒臨床醫師,要見微知著,用患者的症狀去體察「正氣昇騰」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運作。
「少陽病」治療的方法,可以視邪氣的來源、火氣與風寒的比例、精微營養物質化熱的程度……,使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桂枝湯、或柴胡桂枝乾薑湯……等等來處理。新病的話,可以「汗、吐、下」一劑而癒。
久病的話,一定是涉及更深入的問題,通常和「肝腎陰不足」和「脾胃正氣不足」有關。有些患者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有時候要用大劑量水煎藥幫他治療,有時候又叫他只要先吃科學中藥就好?
因為如果我們要補「肝腎之陰」和「脾胃正氣」的時候,就要用大劑量的水煎藥補充,才能達到明顯的療效,並縮短治療時間。這些補進去的營養進入毛細孔之後,會加強身體未稍的循環,而加強體力、減少不適症狀。不過如果毛細管達到無法負載的量,「少陽症」反而會變嚴重,這時就不能再補,而要改用「小柴胡湯系列」來「清理毛細管」。
因此,在調「少陽系統」時,也就是清理毛細管時,要仔細的由脈象和症狀,來決定藥物的量和比例。許多常常使用經方的大師,在這個領域都有深入的見解,而對於六七種藥物間的比例和藥量都十分的重視,這個時候,可謂是「增一毫則太多、減一毫則太少」,一定得要求「穠纖合度」,治療的效果才會出來。
然而小柴胡湯的系列,將正氣昇騰之後,「肝腎之陰」和「脾胃正氣」的貯量又將不足。這個時候就要停止用「柴胡系列」,而再度補充「肝腎之陰」和「脾胃正氣」,也就是在這種一來一回的調養之下,患者的體質能漸漸趨向正常,「毛細管」的功能才能得到整體的修復。因此,醫師和患者都要很有耐心才行。
說到這兒,順帶提一下,在溫病理論系統中有一個:「柴胡劫肝陰」的說法,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下焦篇甚至提到:「溫病耳聾、病系少陰、與柴胡湯者必死」。這個理論的重點在於:對於肝腎之陰不足體質的患者,如果誤認為少陽症,而給予小柴胡湯系列,就會導致肝腎陰的衰竭,而造成耳鳴、耳聾、的副作用。這個理論在近代引起很大的爭論,到底柴胡能不能用、該不該用,眾說紛紜。其實都沒錯,就是把脈要把得準一些,別把少陽症→要用柴胡,和肝陰不足→不可用柴胡,兩者弄混了就好。
至於手腳冰冷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少陽病」的變症之一。有個方子叫「四逆散」,組成是「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很明顯的是柴胡系統的藥方,就是治療因為少陽病而造成的陽氣不能外伸,手腳冰冷的問題。雖然張仲景把「四逆散」放在「厥陰篇」之中,但是作者安排的原意,應該是POMD(problem-oriented medical diagnosis)(問題導向診斷)的意義大於分類的意義吧!
手熱腳冷,男生的話,脾腎陽虛的機會較大,女生的話,肝腎虛火的機會較大。至於手冷腳熱,多半是在緊張的時候比較會手冷,這種「特定時機」的症狀,還是比較像「少陽症」。
關於少陽症的探討其實還有很多的學問,不過今天就先談到這兒好了,謝謝大家的收看,下次再會。
ps.大陸劉力紅教授在「思考中醫」一書中,有將「六經理論」作有系統的說明,雖然和我此篇文章的想法有稍許不同,但仍然很值得向有志中醫者大力推薦,作為傷寒論的導讀實在是一本很適合的教材。
ps.2.寫到中醫理論,又不由自主的變得又臭又長,謝謝各位讀者這麼有耐心的看到最後。請相信我……我真的……一開始是想要寫得「深入淺出」的……但是還是失去控制了……sorry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