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患者是一名 20 多歲女性,連續幾日打掃家裏之後,出現左手手腕的酸脹感,持續了二、三日,不管怎麼按摩或擺什麼姿勢,手腕都還是不舒服。來門診時,我請她清楚的指出手腕不舒服的位置,差不多就是戴手錶的位置,還有在手臂的後側也有一些不舒服。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手腕扭傷了,就貼個酸痛藥布,等幾天就會好。但是手腕沒有紅腫熱痛,手腕的活動角度也完全正常,那麼哪來手腕受傷的證據?
我對病人說:「對不起,我檢查一下。」接著我抓住病患腋下後側的肌肉,然後說:「請您忍耐一下。」接著用手一捏。「哎喲!」病患大叫一聲「怎麼這麼痛?」。我說:「請你感覺一下您的手腕,是否比較舒服了?」「咦?真的好了呢!怎麼這麼快?醫生,你在變魔術嗎?」
我怎麼會變魔術呢?這可是貨真價實,正統的西方醫學!這位患者的情形,其實是標準的「肩胛下肌」的「肌筋膜症候群」。 ( 見下圖 )
患者因拖地過度用力,使得她的肩胛下肌過度疲勞,肌纖維因而失去能量,形成數個糾結點。在這個受傷的肌肉上仔細的觸診,可以發現數個疼痛的小硬塊,稱之為「激痛點」。一般我都是用針炙處理激痛點,不過考慮到這位患者的體型較為嬌弱、生病的時間也還短。中醫講究的是「扶正袪邪」,從這個患者的情況看來,邪氣不盛,而正氣己虛,所以我連針炙都不使用,以免刺激太強耗損正氣,反而延長病人復元的時間。像這位病患,處理完激痛點之後,只需服用一些補氣血的中藥,便可得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肌筋膜症候群的特點,一是轉移痛 (referred pain ) ,二是激痛點 (trigger point) 。所謂的轉移痛是指:每條肌肉的肌筋膜症候,有其特殊的疼痛形態,有時並不會出現在那條肌肉的位置。而且,如果不是醫師觸診,病人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的肩胛下肌有問題,而只會注意到手腕的轉移痛。每條肌肉有其固定的幾個位置會產生激痛點,在這些地方會有 taut band( 條索緊帶 ) ,還有 twitch response( 局部的抽搐反射 ) ,這和傳統中醫的「阿是穴」雖有幾份類似,但絕不能混為一談。
十分熟悉肌筋膜症候群的,還有部份的風濕免疫科醫師、部份的復健科醫師,以及疼痛治療科醫師。不過大多數的西醫師,對於針炙的技術並不熟悉,而傾向使用注射針治療。雖然注射針筒能順便打入一些麻醉劑或止痛劑,但是實驗已經證明不需要注射藥物,光是空針的穿刺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而且,注射針的針頭直徑比針炙針要粗得多,注射針頭反覆進入肌肉可能會有造成肌肉纖維的損傷。在這方面,熟悉針炙手法的中西醫師就有著先天的優勢。
使用針炙處理局部問題之後,還需要糾正病患的不良姿勢,另外再配合一些簡單的復健動作,以舒展緊繃的肌肉。最後,還要配合病人體質,因為肌肉不會無端受傷,除了外在的因素以外,必須檢視內在的體質,看看病人是否為氣滯血瘀,還是脾濕氣阻,或是風寒久著、血虛筋損,甚至奇經八脈受損等等。倘若體質不改善,氣血不通暢,同樣的問題還是會一再出現,這是統合中西醫學之後,比一般醫師更能勝出的地方。
另外,包括五十肩、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慢性頭痛,甚至胸痛、肋間神經痛,都和肌肉的病變有高度的相關。如果醫師能夠明確辨認是那幾條肌肉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處理,累積數年的疼痛或長期的不良於行,常常能瞬間得到改善。但可惜的是,醫學院的訓練中並沒有教這些,並非所有醫師都熟悉這些病症的處理方法。即便如此,我還是會堅持我的醫療方式,並期待著這種中西醫統合的治療,能夠幫助更多病患,解除生活中不可承受之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