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腸胃系統疾病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是啊!你是重症。元氣虧損的重症!」

因為食道逆流,王先生看了不知道多少的醫生,西藥已經吃了半年了,胃已經不再灼熱了,但是最近一個月來,精神體力愈來愈差,想改吃中藥。今天來看中醫,中醫師把完脈,居然跟他講這是重症,不會吧!這醫生是不是在唬人呢?

        「雖然對西醫來講,你只是胃病,但是從你的脈象來說,摸上去好像很正常,按下去之後,卻彈不起來,這是腸胃的元氣受傷,是經年累月的操勞過度所造成的。對中醫來說,脾胃元氣的受傷,就是一種重症,一定要耐心調養。西藥已經吃這麼久了,症狀也沒有完全恢復,而且新的問題會一件一件慢慢的出現。你這個狀況需要用補藥來處理。三個月到半年之後,你的狀況一定會好轉。我開鎮攝湯給你喝,記得分多次一點,小口小口慢慢服用。」中醫師雖然年輕,言語之間透露著肯定與自信。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2) 人氣()

灸法是一個簡單、安全、又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

對於長期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除了建議接受正統中醫診斷及藥物治療以外,

平常在家可以用艾條薰「五柱穴」,來自我保養。

穴位的找法,是從胸骨下端到肚臍劃一條直線,取中心點(中脘穴),

然後從這個中點向上、向下再找中間距離的位置(巨闕和下脘)

之後再從中心點(中脘穴)往左右,用剛剛的距離,往左右各找一個點(左梁門/右梁門)

總共五個穴位,統稱「五柱穴」,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很多的資料,我這兒就不再重複!

灸的時間呢!視各人狀況,每天大概灸5~15分鐘左右,

注意不要燙傷,如果灸後口乾舌燥,就休息一天,或與醫師討論體質是否合適。


P.S.

也可以加灸:足三里、氣海、關元等穴位。

如果不知道穴位的,可以請醫師用奇異筆幫您在穴位上做記號!

胃酸逆流長期不癒者多半有脾胃虛弱的體質,五柱穴對於腸胃的元氣很有幫助,

尤其有賁門鬆弛者,更要持之以恒,每天灸五柱穴。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上週我們略為談了一些胃的生理機構、西醫的用藥觀念。並進一步提到了「脾虛」體質在胃酸逆流的西藥治療下的困境。本週我們就以中醫用藥的角度,來談談中醫處理胃酸逆流的方式。

基本上,仍然是從「胃酸分泌過多」和「脾胃蠕動/消化功能不良」兩個大方向著手:

「胃酸分泌過多」,大部份的情形,中醫認為是火氣太大。心肝胃的火氣都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因此比較常用的藥物是降肝火的黃芩、龍膽草;降心胃火的黃連;降胃火的大黃、蒲公英……等等,使用這些藥物,臨床上的確有減少胃酸分泌的效果。

另外,中醫也有一些藥,呈弱鹼性,可以中和胃酸達成酸鹼平衡的效果,如海螵蛸、浙貝等等。

至於在「腸胃虛弱」方面,中藥就有比較多的選擇性。像香砂六君子湯、平胃散、理中湯、四逆湯、烏梅丸、半夏瀉心湯、桂枝湯、葛根加半夏湯……等等,其實都有「強健脾胃」的效果,可以處理「脾虛體質」。

以我們常用的「半夏瀉心湯」為例,組成是:黃連、黃芩、人參、甘草、半夏、乾薑、大棗。如果勉強加以劃分的話,黃連、黃芩、半夏這組藥,算是可以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而人參、甘草、乾薑、大棗,都是補脾胃的藥物,可以幫助腸胃正常蠕動運作。

 


 

那麼,到底中藥和西藥那一種效果比較好呢?其實要看個人體質而定。

像是胃酸過多/胃火大的體質,西藥的制酸劑,效果的確是又穩定又迅速,尤其是PPI(氫離子阻斷劑)、H2 blocker(抗組織胺)等藥物,甚至能將胃中的pH值,從原來的2~3,提升到4 以上 (註1)。因此,不論什麼體質,吃了西藥,大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療效。相反的,在這方面,中醫一定要看體質,如果體質判斷的正確,效果才會好。

相對的,西藥中並沒有「補脾胃」的藥,而且可能愈吃脾胃愈虛。中醫在這方面的選擇性多,適用性強,而且療效就十分明顯。我個人認為,在脾胃功能的調理方面,中醫仍然是具有極大的領先優勢的。

所以,單純胃酸過多(如胃火體質)的患者,只要服一陣子的制酸劑,就能把症狀壓制下來。所以這一群患者,大部份在西醫門診就處理好了,比較少跑過來看中醫。

相對的,腸胃虛弱的患者,因為服用制酸劑的關係,消化功能愈來愈差,因此在停西藥後仍有胃酸逆流「復發」的情形,或甚至愈吃愈嚴重。這個族群就常常來中醫門診求助,可是多半已經拖得太久,拖得愈久,脾胃力量的損傷愈嚴重,要重新修復的時間,也就更久。

因此,當您發現自己有胃酸逆流的症狀(胸悶、燒心火、喉哽、不明原因乾咳……),除了到腸胃科門診做胃鏡、吃制酸劑治療以外;其實應該在第一時間給中醫把個脈,如果是脾虛體質的話,那麼建議,要使用中藥來加強脾胃功能。

至於吃了一個月以上的西藥,如果還是反反覆覆,效果不明顯的,不用考慮太多,八成您是脾虛體質(註二),趕快找個好中醫師把把脈看看。

 

更新的相關文章,請參考:「胃食道逆流,中醫居然說我是重症?(張錫純.鎮攝湯)」

 


 

( 註 1) 照教科書來說,用了 PPI 之後,通常胃裏面的 pH 值會從原來的 2~3 上升到 4 以上。所以如果有用 PPI( 氫離子阻斷劑 ) ,就不需要再加上用 prokinetic agent( 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因為理論上,這樣子的酸鹼值已經能夠制止食道發炎的產生 。不過臨床上,也許因為患者症狀的需要,還是很多醫生會把這兩味藥一起開。

 

 

 

( 註 2) 為什麼說「八 成是」呢?因為,胃酸逆流除了脾虛體質以外,還有很多的複雜體質,如痰濕、濕熱、肝經鬱熱、肝胃兩寒……等等,這裏只是用最常見的脾虛體質,做為代表,以利文章的書寫。並不是說,胃酸逆流只有「胃火大」 / 「脾虛」兩種體質而已。

 

 

(註3)研究中發現西藥,治療無效的胃酸逆流,有一群患者合併有「膽汁逆流」的情形,就是膽汁從十二指腸逆流到胃中。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本文所強調,脾虛體質和頑固型胃酸逆流的關聯性。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4) 人氣()

胃酸逆流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但是有不少患者,對於目前對於胃酸逆流的(西藥)治療,感到效果不佳或是停藥即復發。在之前曾經用圖表方式,解釋胃酸逆流的發生原因。這篇文章,我們從胃的基本功能和生理運作,以及中醫對消化功能的觀點,來看看目前西藥使用制酸劑處理胃酸逆流的現況及障礙。

胃酸是由胃中的parietal cell( 胃壁細胞)分泌,他的主成分是HCl(鹽酸),沒錯,就是我們洗廁所用的鹽酸,是pH值介於2-3的強酸。胃另外還分泌一種酵素,叫做「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對於蛋白質的消化,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於胃壁會分泌黏液來自我保護,所以正常情況下。胃酸會被胃壁表面的黏液所隔絕,不會直接造成胃壁的傷害。但是在胃的血液循環出問題時,這個保護的黏液不夠,所以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潰瘍、胃穿孔等疾病。

相對的,食道並沒有這種保護的措施,所以當胃酸逆流到食道時,pH值只有2-3的強酸馬上造成食道的傷害,造成食道發炎,跟據食道不同位置的傷害,而出現胸悶、心下疼痛、火燒心、咽喉疼痛等症狀出現,在胃鏡下可以看到食道黏膜變紅甚至流血。這就是所謂的「逆流性食道炎」。

目前西醫治療胃酸逆流的主流是氫離子阻斷劑(nexium.....)再加上腸胃蠕動劑(primperam.....)或消脹藥(gascon.....)。

因為氫劑子阻斷劑,能制止胃壁細胞分泌胃酸,也減少了逆流的胃液對食道的刺激,因此服藥後,灼熱感會大幅減輕。

但是這和人體先天的設計不吻合,因為胃酸在消化功能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沒了胃酸的幫助,蛋白質會不容易消化,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脹氣、梗阻、胸悶的感覺。

這時候,西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加上了primperan, gascon等腸胃蠕動促進劑來幫忙。這些藥物可以刺激腸胃的神經,加速腸胃的蠕動!

到底,是助了一臂之力,還是愈幫愈忙?從大部份的患者,服用西藥後症狀減輕,食道潰瘍也修復的結果看來,這樣的西藥組合是有效的!但是,有少數的患者,服藥後症狀仍然沒有好,反而愈幫愈忙,到最後症狀甚至更嚴重,這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因為這樣的配方,其實有點本末倒置,尤其是,對於腸胃功能不良的患者來說:今天因為胃和小腸的蠕動不良,造成胃酸和食物堆積在胃中,造成胃的壓力過大,進一步引發胃酸上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個時候,治本就應該去改善腸胃的蠕動,減少胃酸只是治標。

因此,「脾虛」體質,就是目前問題的所在……也就是西醫目前「鞭長莫及」的部份。,因為所有「健胃整腸」的西藥,包括primperan, gascon, senoside......都是屬於「刺激性」的藥物,也就是說,可以在短時間刺激腸胃蠕動為目標。但是服用了一段時間後,有不少的患者都抱怨,這些藥物的力量會遞減,甚至後來吃了這些藥腸胃也不動

……下集待續……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上一篇已經大致討論了「厥陰病」,本文就以個人小小的經驗,進一步談談烏梅丸。

什麼時候最適合使用烏梅丸來治療慢性胃炎呢?

餓了又吃不下,或明明很餓,但吃幾口就飽了,這個症狀就是烏梅丸的最佳使用時機 。很明顯的,這是腸胃的自律神經運作已經出現不協調的情形了。也就是腸胃的「元氣」已經衰敗,用擬人法來講的話,就是腸胃連他自己有沒有裝東西,裝了多少東西都搞不清楚,也無法向上級 ( 大腦 ) 正確的回報,就算是給了它食物,也是無法消化吸收、一整個脹在那裏。

腸胃的感覺、吸收及蠕動功能都出現了障礙,這就是脾胃的自律神經功能喪失的重要表現。硬要用成語來套的話,這時就可以套上「百癈待舉」、「陰中至陰 = 厥陰」的形容詞。「烏梅丸」中的各種味道,酸、苦、甘、辛、麻、辣……等於是重新喚醒腸胃的自律神經,以「震撼教育」的方式,重新塑造腸胃的感覺、蠕動及消化功能。

對於許多年久不癒的消化不良、慢性胃炎、食道炎或是胃食道逆流。大部份的中醫師通常選用半夏瀉心湯、香砂六君子湯、烏貝散、旋覆代赭石湯……問題是,如果患者真的是病入厥陰,整個腸胃的自律神經功能都受到影響了,大概上述的藥方的力量都不夠,效果也不會太明顯。

傷寒論的方子,一直被認為有「一劑知、二劑止」的功效。服用烏梅丸,如果有效的話,也應該在一星期之內就出現效果。經過治療之後,原本細微的脈象,也應該變得比較明顯。

厥陰病是一個「寒熱錯雜」「陽氣不生」的狀態,可以說是一個邪正相爭、邪氣正熾而正氣微弱、動盪不安的狀態。烏梅丸並非補的方子,它的功能是調整身體的元氣,在於「爭取」或「恢復小小的陽氣」,讓身體脫離這個錯綜複雜的狀態。腸胃有了「小小的陽氣」才可以開始給予補藥或清理邪氣。

接下來就視患者的體質加以進一步的治療,該補氣的補氣、該補陰的補陰,該補陽的補陽、該瀉火的瀉火。可是若沒有先用烏梅丸先建立「小小的陽氣」 ( 從三陰盡到一陽生 ) ,再多的補藥患者也吸收不進去

因此,烏梅丸的使用,在處理一些複雜度高的疾病,包括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癌症患者……或久年不癒的一些疑難雜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對於烏梅丸的一些誤解,也是中醫歷史上的重要公案。這也是許多新進的中醫師不敢、不會使用烏梅丸的原因之一。在此分享我個人小小的想法。

第一是烏梅丸「並主久利」的問題:

烏梅丸條文中有提到一句「並主久利」。「並」就是「也可以」,就是說,烏梅丸「也可以」治療某些長期腹瀉的患者。

其實這些久年腸胃失調的患者,也有很多有便秘的問題。那麼是不是長期便秘的患者就不能用呢?我個人小小的經驗認為,「長期腹瀉」只是「脾胃的自律神經功能喪失」的一個表徵,重點在於恢復腸胃系統的感覺、蠕動、吸收功能。只要這些功能恢復,不管是便秘或腹瀉,應該都會改善。

因此只要有脈有症,對於便秘的患者,烏梅丸仍然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脈象上在腸胃有熱結,或微細脈之下有沉緊象,不妨仿「大黃附子細辛湯」的方義,在烏梅丸中加入極少量的大黃。

 

第二是烏梅丸能否殺蛔蟲的問題:

烏梅丸的條文中還有一個治療「蚘厥」的問題,古代因為環境衛生的問題,腸胃的寄生蟲 ( 蛔蟲、鉤蟲、條蟲……等 ) 十分常見,烏梅丸也被認為是治療寄生蟲的藥,甚至認為烏梅丸具有殺寄生蟲的功效,是個治療蛔蟲的方子。許多人因此認為,既然現代已經沒有寄生蟲的問題,所以烏梅丸就無用武之地了。我個人小小的體會認為,並非如此。

烏梅丸的作用,在恢復「因為寄生蟲阻塞腸道造成的功能障礙」,因為蛔蟲等長期寄生在腸道內,造成了蠕動、吸收、消化的困難,人體也因此而疲倦、無力、消瘦。

因此不管是因為寄生蟲阻塞的所造成的問題、或是長期吃減肥藥或瀉藥造成腸胃元氣受損、或是長期生活飲食不正常所造成的腸胃功能失調,其造成的原因雖然不同,但治療的目的確是相同的。利用烏梅丸的「重口味」來重整腸胃的神經系統,讓腸胃的感覺、蠕動、消化、吸收等功能重新啟動。

更何況,醫書上也沒有記載說,吃了烏梅丸後隔天大便中會有寄生蟲,因此我們不應再將烏梅丸視為一個「治療腸內寄生蟲」的方子,而應該重視烏梅丸重整腸胃自律神經功能的力量,好好的去體會及學習這個如何使用烏梅丸。

 

 

 


 

 

以上是個人小小的經驗,與各位醫界的同好分享。另外,大陸劉力紅教授在「思考中醫」一書中,將烏梅丸下了一個方向,就是「溫少陰、啟厥陰、護陽明」。簡約而中肯,對於厥陰病的學習上,是個不錯的想法。讀者可以參酌。


 

Ps 烏梅丸的原文: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案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成病者靜而復時煩者,非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ps很抱歉又是一篇硬邦邦的中醫學術文,對於沒有在研究中醫的讀者,可能太艱澀了些,謝謝您又再一次看到了結尾……Tongue out。因為我很希望,藉由這樣的中醫學術討論,可以將自己治療眾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後的小小經驗,與更多的中醫師分享,以造福更多的患者。謝謝大家,我們下回見!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便秘是常見的問題,但大多數的患者並未得到適當的治療,以致長期依賴瀉藥或偏方。本文教您如何認清自己的體質,食物上的禁忌以及養生之道。依照體質的特色接受正確的治療,可以讓腸胃恢復正常的功能,從此和宿便說再見。

 

許多婦女、小孩、老年人有長期便秘的問題。有的人要靠每天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才能順利排便,有的人是喝油切茶,有人喝優酪乳,有的人是吃「酵素」等健康食品,有的人要靠番瀉藥、SENOKOT, DULCOLAX 等瀉藥才能排便。本文中「廣義的瀉藥」就是汎指上述各種五花八門的方法。

要讓腸胃蠕動的方法其實很多,吃壞肚子時也會排便,但是沒有人會使用方法,因為這樣會傷害身體。但是許多患者所採用的方法,也沒有高明到那裏去。各式各樣的「廣義的瀉藥」大多都在治標,以刺激大腸的神經叢,造成腸子的快速蠕動而排便。問題是久而久之,身體出現「依賴性」,不吃這些「廣義的瀉藥」就毫無便意,甚至出現「抗藥性」,必需使用加倍的劑量才有效果。

臨床上觀察,出現「依賴性」和「抗藥性」的患者,多半屬於脾虛體質,或是脾虛挾肝火或胃火體質。也就是說這一群人的體質上大部份屬於虛寒體質,就算自覺有火氣,也是所謂的「本虛標實」、「內寒外熱」,其根本還是在腸胃虛寒,失去了正常的蠕動力量,造成宿便累積在體內,宿便中的「毒素」被腸黏膜吸收後 (* 註一 ) ,就造成各式各樣的「上火」症狀,如口苦、口臭、口內潰瘍、頭痛、眼屎多、長痘痘、皮膚乾燥或敏感……等等。一般人出現這樣的症狀,就認自己是「燥熱體質」,拚命喝冰水、椰子水、青草茶、吃苦瓜或蘆薈。到最後,雖然火氣的症狀消失了,但是因為寒涼的食物不斷侵蝕脾胃的陽氣,使得便秘的情況愈來愈頑固,體力也變得愈來愈差。像這種「虛性便秘」,一定要及早以中醫調理,拖得愈久,正氣愈是虛弱,調整體質的工程就愈複雜浩大。

(* 註一 ) :「宿便中的毒素」是大眾化的名詞。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便秘的確造成腸內「無氧菌」以及「葛蘭式陰性菌」的大量滋生,細菌產生的毒素,再從腸黏膜進入體內,有時如果腸黏膜有輕微的發炎,連細菌本體都會進入體內,造成輕微的菌血症。腸內細菌的素性很強,可以造成免疫不全病人的全身性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症而死亡。

 


 

 

便秘的體質分型

 

A 陽明胃熱傷津:大便甚硬而粗大,難以解出。此為標準的熱性體質,代表性的方劑如:白虎湯、承氣湯、麻子仁丸等等。

B 氣虛或脾虛體質:症狀的特色是數日無便意,腹痛不脹不痛,大便無力。通常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患者可自行配合服用少許人參茶、當歸黃耆湯等保健飲品。患者應避免過度疲倦,並從事輕微的運動,如散步、甩手功等。

C 脾虛挾濕兼有食積或氣滯體質:特色是有不定時腹痛腹脹、反覆便秘、大便解不乾淨的現象,在小朋友身上很常見。治療上以健脾消食行氣為主。可以使用「枳朮丸」、「枳實消痞丸」治療。患者應避免食用甜食、糯米類食物。建議在飯後要散步五到十分鐘。

D 肝血不足體質:特色是大多數的日子都是便秘,但月經來的前後大便正常或輕微腹瀉。這種情形反而要從月經調理著手。四物湯的加減是個人常用的方劑。患者可以在煮飯時,在電鍋裏放幾片當歸一併蒸熟服用。

E 脾腎虛寒體質:即使數日沒有大便,大便不但不硬,反而偏軟,或覺得十分的艱澀。常見於體質虛弱的男性或老年人。常用的方劑包括附子理中湯、右歸丸等。這類患者 ( 尤其是老年人 ) 多半必須長期服用 senokot, dulcolax 等瀉藥。唯有改善脾腎的虛寒,才能減輕對瀉藥的依賴性。

F 乾燥性體質:特色是大便形狀如羊屎,質地堅硬。這種情況比較複雜,通常有一個慢性的火氣損傷身體的津液及水分。然而寒邪或燥邪劫津液、或久病陰陽兩虛也會造成乾燥性體質,必須仔細從脈象和病史上去仔細探求。單純的大量喝水無法改善這種乾燥的體質,因為這是身體水份代謝的問題,一定要使用中藥來處理。此類患者不宜吃燒烤油炸類的食物,更不能熬夜。

G 大腸急躁症:一段時間便秘、一段時間腹瀉。通常出現在青少年時期以及工作壓力較大的中年男女。這是肝氣鬱結阻礙脾胃運行,常使用柴胡疏肝湯、痛瀉要方治療。

一般而言,見到效果並不難, 但要矯正體質,避免復發,一定要有耐心長期調養。治療的時間因個人體質不同,從二個月到六個月不等。大體來說,實症易治,虛症難醫,由單純到複雜,依序是 A 陽明胃熱→ B 氣虛脾虛→ C 脾虛挾濕→ D 肝血不足→ E 脾腎虛寒→ F 乾燥體質。至於 G 肝氣鬱結,因為和壓力相關,雖然不難治療,但很容易復發,建議在症狀解除後,每日持續以少量的藥物調理,並藉由運動或提升靈性等方式舒解壓力和情緒。

 

治療便秘的重點,不是「見效」,而是「治本」。市面上許多的健康產品、親戚朋友介紹的偏方秘方,可能適合他的體質,但不一定適合您的體質,就算吃了暫時有效,長期服用的話反而造成傷害。唯有在逐漸停藥之後,仍然能順暢排便,而且體力、精神、皮膚狀態都越來越好,才是體質改善的明徵。


 

P.S.很多西藥都會造成便秘。像是鈣片、某些胃藥、抗痙攣藥、抗憂鬱症藥物、抗組織胺 ( 治療感冒或過敏 ) 、安眠藥、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某些高血壓藥尤其是利尿劑、抗精神病藥物、以及癌症止痛常用的嗎啡製劑。

 

對於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尤其是同時服用數種藥物的患者,建議病患們,如果您所尋求的中醫師,恰好也有西醫執照的話,在門診時務必帶著你平常所服用的所有的藥物以及該藥品的袋子 ( 上面有藥品的學名 ) 。了解您正在服用的藥物,對於病情的診斷以及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現在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已經愈來愈多了,真正是「多了一片,價格不變」,大家要好好的利用這些中西整合的資源喔!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2) 人氣()

胃食道逆流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因為胃酸上逆到食道,造成刺激,而引起各種的症狀。患者多半會主訴有胸口悶痛的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有人感覺到有酸水上逆到咽喉。至於腹脹、噯氣、打嗝也是常見的症狀。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造成吞嚥困難、食慾降低,全身虛弱,體重下降,研究報告指出,這群人的生活品質,比胃潰瘍、心肌梗塞、心衰竭的患者更差。長期或嚴重的食道發炎,還可能引發食道癌。

然而,胃酸逆流不只造成腸胃的症狀,還會造成如:慢性咳嗽、氣喘、吸入性肺炎、失眠、胸悶心悸、聲音沙啞、喉嚨痛等症狀,這類患者常往返於胸腔科、心臟科、精神科、腸胃科、耳鼻喉科門診之間,症狀反反覆覆,沒有辨法「斷根」。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是多重因素互相影響的,各種生活習慣和體質互相影響,筆者整理成下圖:

 

 

 

GERD.jpg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主要以降胃火及肝火為主,配合補氣、健脾、袪濕、清理宿便等的藥物。

臨床上的症型其實十分多變,也有風寒入侵腸胃久留不去 ( 合併全身酸痛 ) ,或是肺火過旺 ( 合併過敏與青春痘 ) ,甚至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等情形。

事實上,胃食道逆流是中醫的強項。下面這些情形,較為複雜,以中醫治療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1. 反復發作的胃食道逆流

2. 對氫離子阻斷劑反應不佳

3. 合併氣喘或過敏性鼻炎

4. 合併慢性咽喉炎

5. 合併失眠

6. 症狀嚴重,出現吞嚥困難,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情形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

「藥性溫和不傷身體」大概是多數人對中醫的印象,畢竟廣告和電視都是這樣演的

不過認識中醫的人可不這樣認為,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其實快到令人咋舌。

這個案例是40歲的女性,體態稍為豐腴,據她描述,幾乎每年都有2-3次的急性嚴重胃痛,上腹會脹起,疼痛,壓了更痛,有時痛到不能忍受而去急診。

病人的脈診以及當時的症狀如下圖:

300x178

在這樣的狀況下針內關穴大概是每個中醫師的直覺反應,果然針炙之後,疼痛得到部份的舒緩。趁著針炙的時間,我請小姐配了一小包科學中藥,放了乾薑、川椒、黨參,再加一些糖粉。待病人拔針後,讓她馬上服用。

據病人回診時描述,針炙後疼痛大約緩解了一半,再服下藥,回到家後已經不痛,安睡一晚,隔日起床就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了。

東漢張仲景被後人稱為醫聖,他在「金匱要略」中講到:「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大建中湯的組成就是上述的「花椒、人參、乾薑、麥芽糖」。這個病人的情況符合張仲景的描述,脈象緊弦為寒,使用大建中湯也確實收到即時的療效,真是皆大歡喜。

順帶一提,拜現代科技之賜,科學中藥的濃縮粉末大大的節省了藥物準備的時間。想想看:如果我們生在古代,即使醫師的診斷正確,開了大建中湯,但病人仍然得一邊抱著脹痛的胃一邊熬藥,至少得多痛一兩個小時。許鴻源博士在40年前,就引進日本科學中藥濃縮藥粉的技術,造就了今日濃縮中藥粉的普及。而台灣更是全世界唯一使用全民健保給付中藥(濃縮藥粉)的國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真的是蠻幸福的。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