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胃食道逆流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因為胃酸上逆到食道,造成刺激,而引起各種的症狀。患者多半會主訴有胸口悶痛的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有人感覺到有酸水上逆到咽喉。至於腹脹、噯氣、打嗝也是常見的症狀。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造成吞嚥困難、食慾降低,全身虛弱,體重下降,研究報告指出,這群人的生活品質,比胃潰瘍、心肌梗塞、心衰竭的患者更差。長期或嚴重的食道發炎,還可能引發食道癌。

然而,胃酸逆流不只造成腸胃的症狀,還會造成如:慢性咳嗽、氣喘、吸入性肺炎、失眠、胸悶心悸、聲音沙啞、喉嚨痛等症狀,這類患者常往返於胸腔科、心臟科、精神科、腸胃科、耳鼻喉科門診之間,症狀反反覆覆,沒有辨法「斷根」。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是多重因素互相影響的,各種生活習慣和體質互相影響,筆者整理成下圖:

 

 

 

GERD.jpg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主要以降胃火及肝火為主,配合補氣、健脾、袪濕、清理宿便等的藥物。

臨床上的症型其實十分多變,也有風寒入侵腸胃久留不去 ( 合併全身酸痛 ) ,或是肺火過旺 ( 合併過敏與青春痘 ) ,甚至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等情形。

事實上,胃食道逆流是中醫的強項。下面這些情形,較為複雜,以中醫治療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1. 反復發作的胃食道逆流

2. 對氫離子阻斷劑反應不佳

3. 合併氣喘或過敏性鼻炎

4. 合併慢性咽喉炎

5. 合併失眠

6. 症狀嚴重,出現吞嚥困難,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情形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廣泛的名詞,包山包海,患者長期出現緊張、虛弱、睡眠品質不良、胸悶、呼吸急促、頭痛、心悸等等。類似的名詞還有「腦神經衰弱」、「身心官能症」等等,其實很難精確的定義及區分。

 

自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是維持人體內在環境恆定的二大支柱,具有自我管理,互相調控的功能。雖然名為「自律」,事實上是不斷受著大腦中額葉、邊緣組織、下視丘等部位的明示和暗示,而進行著動作。所以看恐怖片時心跳加速,害羞時臉紅,緊張害怕時臉色慘白,手腳冰冷,都是由大腦下達給自律神經的指令。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大腦中的邊緣系統 -- 下視丘 -- 自律神經」,這套神經迴路是一套歷史悠久的優良系統,反應快速,能幫助體應付各種突發的狀態。

 

譬如小老鼠一聽到「喵 ~~ 」的聲音,早在大腦還沒認出是貓叫聲之前,交感神經馬上就已經認知到「生命受到威脅」,在第一時間發出警訊,安排各種逃跑的準備,令心臟加速、曈孔放大、肌肉血流增加、腸胃血流供應減少;一方面往上 ( 大腦 ) 提交警示的報告,簡直就是身體危機處理的總指揮官,在動物的生存本能中,佔有極為重要的角色。

 

一直要到威脅消失了,交感神經活性才會恢復正常,這時副交感神經開始作用,身體放鬆,腸胃開始蠕動想吃東西、血壓心跳也漸漸回復正常。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交替和配合,就是自律神經之所以能「自律」的精髓

如果這個「生命被威脅的感覺」一直沒有消失,久而久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自律」的功能就會失常;到最後威脅雖然消失,但是身體仍不由自主的處於「備戰狀態」,時間一久,造成身體能量的虛耗,就會開始出現吃不好、睡不香、容易緊張等情形。

再接著發展下去,這個「威脅的感覺」,會逐漸烙印在大腦之中,使得大腦的額葉、邊緣組織和下視丘等部位的功能受到影響。大腦中的激素異常,血清素開始降低、腎上腺素失調。西醫所定義的「焦慮症」以及一部份的「憂鬱症」便可能由此衍生而出。

所謂「生命受到威脅的感覺」,其實包括了「壓力」、「擔心」、「害怕」、「緊張」、「驚嚇」、「不甘心」、「怨恨」等等的感受。這些感受在大腦中累積,造成大腦的受損,使得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愈來愈差,變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大部份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本質。

其實一般用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西藥,比較常用的,就是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 TCA( 三環抗鬱劑 ) 、 SSRI(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 、或是 inderal( 乙型阻斷劑 ) ;也就是治療「焦慮症」、「憂鬱症」、「二尖辨脫垂」的藥物。

 

臨床上,嚴格去定義或區分常常有所困難。簡單的來說,如果症狀已經影響到生活、工作的功能了,就會判為「焦慮症」、「憂鬱症」、不太嚴重的而以身體症狀為主的就判為「自律神經失調」或「身心症」,只有心悸、胸悶的,有時經由心臟超音波檢查,也可能判定為「二尖辨脫垂症候群」。

 

不過說來說去,這些許許多多的疾病名詞,可以使用的西藥,其實是差不多的幾大類。要把病人的情形穩住是可以的,靠(西)藥物是可以辨得到的,但想要從幽谷爬出來,還需要很多很多其他的努力。利用中藥改善體質,是可以選擇的方式之一

 


自律神經失調在中醫的範疇中,分布相當廣泛,幾乎各家的學說都有牽涉,但歸納整體的機轉,大概不脫離下列的模式:

「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進入人體,或人體中有心火或肝火;這些邪氣久留於人體之中,最後造成了肝脾腎的耗弱,再進一步影響奇經八脈中的沖脈、任脈、督脈。

其中的關鍵有二:第一在於本體肝、脾、腎的先天素質,先天素質如果好,對抗內火或外邪的能力就強,用白話來講,這就是身體有很高的「抗壓性」。相對的,面對高度壓力的工作或生活時,肝、脾、腎的先天素質如果愈差,疾病發展的速度就愈快。

 

因此,肝脾腎的素質與功能,就是中醫防範於未然的重點。或是用更精確一點的中醫語言來描述:「肝血 -- 肝陰 -- 膽氣,腎精 -- 腎陰 -- 任脈,肺氣 -- 脾氣 -- 胃氣 -- 沖脈」;這三個大項的平衡, 也就是中醫臨床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所最需重視的要點。

 

個人在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時,常採用的中醫學派,包括東漢張仲景醫師的「傷寒學說」以及「熱入血室」學說、金元時期李東垣醫師的「脾胃學說」、明代張景岳醫師的「腎及命門學說」,清代吳鞠通醫師的「溫病學說」,以及清末民初張錫純醫師的「胸中大氣 vs 脾胃真氣」的學說。提出來與諸位同道醫師互相勉勵。

第二個關鍵,在於「心主神明」,也就是一般大眾所說的「 EQ 」,心理學家講的「認知」,安寧醫學中談到的「靈性」、佛家所講的「般若」 ( 法界實相的自性 ) ,或基督徒把自己交付給上帝的境界。如果心火或肝火,能夠得到一些智慧或靈性的開解,使「威脅的感受」得到某種意義上的昇華,自然也能減少身體肝脾腎的耗損,進而達到疾病的預防及治療的效果。坦白講,這個部份是可遇而不可求。希望未來的心理諮商管道及資源更為通暢,帶給病患更多的機會和福利。

個人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疾病,重視的核心有三:第一是脾胃消化能力的正常,第二是睡眠的充足,第三是情緒波動的頻度和強度的減少。即使十分複雜的症狀,只要從這三點著手,則能事半而功倍。無論是中藥或西藥,都必須力求此三者的平衡和穩定。

對抗「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以及家人朋友必須有下列的認知:

第一、 自律神經失調為慢性病,需要長時間治療,務必耐心服藥,短期之症狀起伏仍正常現象,病情評估以三個星期為一個週期較為合適。選擇信任的中、西醫師,建立可靠的醫病關係,才能減少疾病帶來的壓力。

 

第二、 本疾病的治療目標,不但要使症狀消失,最重要的,是使生活回歸常軌,進而能夠享受人生。把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在工作、家庭、休閒、自我獨立空間之中做適當的分配。

 

第三、 症狀多變化、病情多起伏是本病的特點,自律神經深受氣候變化、情緒、睡眠、月經、之影響,常常是今天比較好,明天又變差,後天又有新的狀況出現,使得患者終日煩惱症狀,擔心自己會死掉、擔心自己永遠不會好;如此一來,全部的體力和腦力都花費在煩惱之中,生活的秩序那有重建的機會呢?

 

第四、 患者宜積極培養的運動習慣,個人推薦的,包括李鳳山的甩手功、大極拳、瑜珈、游泳、自行車、或快走等等。運動必須規律有恆,每週至少 4-6 次,每次至少有 15-20 分鐘 ( 不包含運動前暖身和運動後收操 ) ,運動時的重點是關照自己的呼吸,放鬆肩膀、絕對不要一邊運動一邊想事情。運動的強度要配合自己的體力,不要造成勞累的感覺。體力培養並非本病患者運動的主要目標。運動在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藉由肢體的活動,放鬆肌肉、讓大腦得以休息,重建自律神經的節奏感。

 

第五、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消耗性的疾病,消耗個人的體力、時間、精力、生命意義;也消耗家庭與社會的資源和耐力。積極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是刻不容緩的,拖得愈久,內在和外在資源耗損得愈多,治療的難度就愈高,時間也愈久。家人和朋友常生出無力的感覺,但唯有「嘗試了解」以及「耐心的等待和陪伴」,也就是焦慮症和憂鬱症患者最有力量的後援了。

 

中醫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疾病的治療,可以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當我們從肝、脾、腎三處去鞏固身體的抗壓性,能夠進一步,去協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

由於患者的情形千變萬化,應用的藥方也必須隨之靈活轉換。常常一位患者需要有二到三個階段的藥物治療。基本上並沒有什麼秘方或偏方,能夠一樣藥治百樣人的。少數不肖商人,利用患者的「求好心切」,誇大療效,牟取不當的利益,卻延誤治療的時間,分散治療的效力,反而使我們臨床專業的醫師難以插手,無力挽回。

因此, 請患者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要努力的尋求正統醫師的幫助。希望所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能找到您所信任的醫師,給予您專業的協助。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4) 人氣()

 

恐畏不能獨自臥,膽虛氣怯用仁熟,柏仁地枸味萸桂,參神菊殼酒調服。

 

這是「仁熟散」的方歌,發明這個方的人已無可考,但此方首先出現在明代李梃所編的「醫學入門」,後來又被清朝的太醫院編入「醫宗金鑑」中的「雜病心法」要訣中。

 

其中前兩句非常清楚的標明「膽虛」是本病的病源,所表現的症狀是「恐懼、畏縮、不敢一個人睡覺」,非常接近焦慮症中的密閉空間恐懼。

後兩句是則是藥物的組成和服法。

 

人體中真正的「膽」,只是肝臟旁邊的一個小袋子,用來貯存肝臟所分泌的膽汁,膽汁具有幫助脂肪消化吸收的重要功能,膽沒有虛不虛的問題,只要不塞住造成膽囊炎就好了。顯然「仁熟散」所指的「膽」並非指實質的膽,而是一種概念,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膽小」,「沒膽」的概念。更有意思的是,東方和西方的神話、語彙、與傳統醫學都不約而同的把肝膽系統和勇氣連結在一起。

 

中醫講膽,是講一種能量,不是講器官。膽主上行生發之氣,為十一臟所取決,因此,就是代表春天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的感覺。如果一個人的膽氣充足,就是活力十足。相反的,膽氣不夠,就畏畏縮縮。 ( 肝和膽升降表裏的關係是中醫非常複雜的體系,在這兒只是簡化來講 )

 

希臘則醫學認為,人類由四種體液所組成,這四種體液的平衡決定了一個人的健康:血、粘液 ( ) 、黃膽、黑膽。其中黃膽汁屬於肝,而肝臟能夠再生的特質,意涵了生命的力量與吃苦的能力 * 註一。

 

更有趣的是,英文講 chicken hearted chicken livered 都為 " 膽怯的 " " 軟弱的 " 之意。這也有意思,難道「膽小」的人肝臟都像雞那麼小?那他的膽一定更小了! ( 這個部份非專業,若講得不對請讀者指點 )

總之,膽的概念,在中醫的精神醫學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仁熟散」對於膽虛氣怯的患者,使 用效果非常的好,個人有二個案例分享:

第一個案例是一位自閉症的孩子,一直都很乖,小的時候常常晚上不睡,整晚都睜著眼睛,但是也不吵不鬧;後來精神科醫師開了一些鎮靜安眠的藥物給他,情形就比較有改善。患者的個性安靜聽話,用仁熟散一週後,媽媽說比較好睡,也變得比較愛說話;二週後,媽媽表示孩子開始會頂嘴,譬如媽媽說:「你要乖乖喔!才要給你糖果吃。」孩子居然回答:「糖果是什麼?」。其實孩子根本就知道糖果是什麼,是故意說給媽媽聽的。我們可以如此解讀這個資訊:第一種情形,孩子在和媽媽開玩笑,想故意看看媽媽的反應。 第二種情形,孩子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和想法,不會表達,而故意選擇為反對而反對的方法來表達,都是好現象。服藥期間漸漸有進步,到後來的門診,小朋友居然能在第一時間和姐姐頂嘴,實在是很大的改變。(用台語講:實在是「真好膽」!)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 30 歲的女性,自述常常在公司午睡時,醒來時非常的害怕,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給她吃了一週的仁熟散,症狀就從此消失了。

仁熟散的辨證簡單「恐畏不能獨自臥」,效果明確,而所使用的藥物溫和無毒,藥味又順口芳香,真是完美的組方,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上火,火氣大的人就不太適合使用。

 

我在這邊「抖膽」向大家說:把你的「膽氣」拿出來吧!適當的表達你的情緒,絕對是一件健康,而且有益你的人際關係的行為。當然啦!如果還是覺得有「膽虛氣怯」的症狀的話,不妨試試「仁熟散」。

* 註一: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因盜火給人類,天神宙斯用鐵鍊將他鎖在大石頭上,再派禿鷹在日間啄食他的肝臟,但到了夜上,他的肝臟又會再生回來,繼續承受隔日的痛苦。肝臟的再生,輪迴不止的痛苦、火、創造、生命……這些意念結合在一起,神話中的意涵及象徵意義非常的巧妙。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算算自己與疾病及患者做朋友的日子,也有10個年頭了,歷經西醫的嚴格訓練,中醫的艱苦求學,在過年的前夕,有些感觸和大家分享,拉拉雜雜的,卻是心裏的聲音。

和幾位朋友常在聊,我們這群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有個共同的狀況,就是不停的,自己和自己拔河與戰爭。中西醫完全不同的理論和手段,究竟用在患者身上,誰比較好,誰比較快,誰比較穩?不斷進步的西方醫學,和思想浩瀚的傳統醫學,我們一直花費大量的時間,吸收最新的研究,透徹最古的典籍;不斷的分裂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討論、吵架,再整合,一整天大腦都在思考,還有好幾次夢到自己在幫病人把脈。說實在的,真的很累,但也很值得。希望自己在鼠年之中,能夠和朋友們,繼續這段苦中帶甘,永無止盡的拔河。

一種米養百樣人,生的病也是千種萬般,有些病,的確可以一針止痛,一帖見效,讓患者大呼神奇,醫師大呼過癮。若患者得到的是這種病,我是絕對不會放過,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治好他。可是就有些病,不花好幾個月的工夫無法見效,對於這群患者朋友,謝謝你們的耐心。

體質就是這樣的東西,全身偏寒,就用熱藥,全身偏熱,就用寒藥;簡單明瞭,問題只在劑量夠不夠重,只要患者有耐心,最後都可以見效。最怕冷熱不和,寒熱不均的體質,治好了頭痛,隔天腳又抽筋,治好了腳抽筋,隔天頭又痛了起來;醫師也很累,要在寒熱比例之間,不斷的拿捏,今天七三,明天五五,後天寒流要來,最好是八二。這種體質最易讓人灰心,好好壞壞,時常反覆;對於這群患者朋友,感謝你們的信任,讓我們繼續努力下去吧!

病在患者身上,心也在患者身上;醫師其實只是在和患者身上的五臟六腑溝通而已……有位患者曾告訴我;「雖然身體很痛,不過我仍然很快樂,因為我的心是自由的。」「自由的心」,這樣的境界真是仰之彌高。我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能帶給患者「對於自己身體的信心。」這也是很棒的一種感覺,不再因為擔心身體的苦痛,而拒絕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挑戰、負擔的甜蜜,成長的撕裂。能夠讓患者都得到更好的生命品質,是我給自己的期許。

春節快到了,希望每個人都假期愉快,好好充電一下囉!

新年快樂!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