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導讀]

知母這味中藥,不管在傷寒、溫病、或雜病的方劑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甘草以外,很少有藥物這麼吃得開的……呵呵)。今天我們藉《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第三卷 p.301.知母解》來起個頭,稍微聊一下知母這個藥,以及中醫的「藥物比例」的想法和操作原則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寒流來,門診一下子湧進了不少「寒性體質的關節疼痛患者」。
 
一般說風濕酸痛,不過這種寒性的疼痛,痛處很深而且常有刺痛、伴隨緊縮性的疼痛,非常難以忍受。尤其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有不少就是屬於這種體質,今天就來談談林醫師我個人的經驗。
 
僵直性脊椎炎雖然是很麻煩的自體免疫疾病,不過中醫在臨床上的治療經驗,其實對於這個病,還蠻常出現令人滿意的案例呢!
 
有些案例,甚至是數個月到好幾年的嚴重疼痛,能夠用中藥在短短幾個星期內緩解下來。所以說,中醫藥之所以迷人,而且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區區幾個案例,不足以達到西方的「證據醫學」的嚴格標準,只能說是這幾位患者比較有中醫緣分,或是體質剛好適好我所用的方子而已。
 
但從中醫學術的角度來說,這些「神奇的案例」是我們研究患者的體質和處方的重要線索,值得好好的來分析。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

近日(在年輕人之間)很紅的歌手「盧廣仲」,唱了一首「早安.晨之美」,大力推崇吃早餐的美好。

不知道各位的早餐吃的是什麼呢?美而美三明治配紅茶?燒餅油條配豆漿?小籠包?清粥小菜?麥當勞漢堡配咖啡?

各位有多少的時間吃早餐呢?5分鐘?10分鐘?在公車上吃?邊開車邊吃?邊騎車邊吃?←這真是太神了

每天睡醒的第一口食物,各位又是跟誰一起吃呢?和家人?和同事?自己一個人吃?還是和公車上的陌生人一起吃?

會有這些感想,主要是最近看了焦桐的一本書:「暴食江湖」,焦桐何許人也呢?他原本是位詩人,近年來「不務正業」,寫了不少非常好看又有內涵的「美食書」,好看到快要讓人忘記他是個詩人了。

焦桐說,他自己非常重視早餐,一天三餐中,以早餐最值得期待

 「一般的早餐店,麵包冷而乾,咬下去滿嘴盡是美乃滋和番茄醬,只要一口,就足以摧毀精神意志……有這種東西在校園作怪,難怪一堂課的學生總是委靡不振。」

他甚至可以一大早起床,開15公里的車到永樂市場吃旗魚米粉。

焦桐說:一早吃雞捲、碗粿、土魠魚羹、肉粥、麵線糊……是非常陽光的這些食物適合用來開啟美麗的清晨

「美麗的清晨」用香噴噴的早餐來開啟,嗯,說得真好。引起我(醫師角度)注意的,是下面這一段:

 初次來吃(旗魚米粉)時,服務的婦人也端了一碗米粉坐在我對面,邊吃邊鄭重推薦:「早上吃一點油葷較好,以前我的胃很糟,後來吃這些米粉就較為快活了」。這攤所賣的東西果然頗為油葷,不僅米粉湯加了豬油,小菜更全是炸物。

很有趣的案例,不是嗎?胃不好的人,吃了油膩膩的米粉湯,反而變得比較好但仔細想想,清淡飲食、生機飲食這些養身的概念,也不過是最近的事情。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腸胃虛弱的患者本來就要「補養」,雞湯、豬內臟、牛肉、魚……這些蛋白質都是常用的補養食材。

米粉湯的成分,不外乎豬大骨熬湯、加入豬腸等內臟、豬皮、以及米粉來熬煮。米煮成的湯,本來就有補養胃氣的效果(中醫有「食糜粥以自養」講法)被認為可以健脾的「四神湯」,其中最重要的藥引,就是豬小腸

所以說,米粉湯可以「健胃整腸」,講起來好像也不過份,而且還蠻合理的呢!

相對來說,如果每天都吃米粉湯做早餐,自然也就不會吃到「令人精神萎蘼」的難吃漢堡和甜死人不嚐命的紅茶糖水了,少了這些不健康食物的荼毒,腸胃自然較能修復。

受到「暴食江湖」的感召,我最近也拋棄了早上的麵包和咖啡,試著在家裏吃四神湯加米煮成粥,加些胡椒粉、米酒,喝下熱騰騰的一碗粥,竟覺得太陽好像住進了我的胃裏面!

至此,才頗能體會焦桐所說,用美好的食物開啟一整天的序幕的感受。


吃早餐是真的很重要,可惜台灣的生活緊湊,大家常常忙到連吃早餐的時間都沒有,更惶論早餐的選擇了。

可以的話,好好吃一頓陽光的台式早餐如何?

也推薦大家看這本輕鬆的書(暴食江湖),激發你的想像力,讓每一口食物都能散發出溫暖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疾病在社會上愈來愈普遍,也漸漸為民眾所熟知。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來了解「自律神經」和中醫的關係。

「自律神經」是大腦和身體的連接,也就是「身-心」的橋樑。許許多多不知名的身體病痛,其實都是「心理」/「壓力」的問題,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和自律神經。

很多人都覺得說,既然是心理的問題,那就「看開一點」、「不要管他」就好了!這真正是阿婆生子→真拼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為什麼呢?如果只是單純的腦中的想法,當然可以看點一些不要管它。不過如果是長期累積,已經造成了大腦或自律神經的失調/創傷,就不可能是「看開一點」可以解決的。

治療的重點應該是要修復大腦和自律神經的失調和創傷。而使用藥物(中藥)來治療,是一個可靠的方法。

而且,現代的社會,壓力的來源實在太多,有內在、有外在。大多數的患者其實很難清楚的認定自己的壓力來源。 更惶論,要從心理的角度去處理這些不適。

自律神經的功能,像是翹翹板,負責調整體內器官「作戰」或「休息」的功能。當大腦非常緊張時,會藉由自律神經傳達緊張的訊息。因而出現流手汗、心悸、肌肉緊繃或抽動、胃抽筋……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

不過,交感和副交感的功能並非是對立的,相反的,是平衡的。

當壓力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大腦和自律神經也會「自救」,啟動副交感神經的功能。譬如有些患者就會自發性的閉氣、深呼吸、想喝水、想吃東西、不自主的動來動去、走來走去……大腦和副交神經適度的介入,可以暫緩身體的緊張不適。

也就是說,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腦幹的系統,有一個「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助電路,可以穩定身體。當交感過強時,副交感並非削弱,反而,常常會起而制衡。

但是,如果壓力太大,上述的介入都沒有辨法緩解腦中的壓力來源,超過身體的極限,那麼就會造成整個平衡系統的崩盤。

「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大多數已經經歷了這個平衡系統的崩盤。因此出現各式各樣的不適,長期胃病、緊張、頭痛、背痛、失眠、胸悶……。這些症狀,有些是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有些則是副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

臨床上在做自律神經檢查時,我們會看到有些患者是交感神經過度,有些是副交感神經過度,其實就是這個「平衡」過程中,失去控制的緣故。

(註:其實有不少的年輕女性的自律神經失調,是潛在的乾燥症表現,如果合併有乾眼,反復口瘡,蕁麻疹,甚至是淋巴結或關節腫脹的朋友,應該考慮乾燥症的檢測。)

請參考拙文:乾燥症的中醫看法乾燥症十問乾眼篩檢對中醫乾燥體質的重要性

 


從中醫的角度看又如何呢?

交感是陽,副交感是陰。有的患者是陰陽皆弱,有的患者是陰陽皆盛,但大多都是不平衡的狀況。

那麼,要如何利用中藥來治療這類的疾病呢?

像四逆湯、真武湯、小柴胡湯、桂枝湯,這些傷寒論中的重要方劑,都能夠「扶陽」,陽氣不較不穩定,容易補,但也容易散掉。補得太過,更會造成煩躁不安的感覺。

因此,扶陽藥的重點,在於劑量和方向的掌握,少陽、厥陰、少陰、太陽……到底要選擇那些方劑,而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何時換方。絕對是治療初期的重點。

至於「陰」的部分,由於長期的疾病,多半會損傷身體中「陰」的成分,就造成陰氣的不足。「陰」是情緒穩定、身體休息的重要因素。如果身體有「陰虛」的現象,往往會造成體內的「虛火」現象。很多失眠、暴燥易怒、心悸、手足發熱、口乾舌燥……都是這一區塊的症狀。

養陰的藥物有很多可以選,像白芍、當歸、熟地、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柏子仁、酸棗仁……這些藥物都是很好的選擇。

但滋陰藥不容易消化,可能會造成腸胃的脹氣。而且,滋陰藥必須久服,至少要2-3個月以上,才能算是一個基本的療程。所以「滋陰」的困難性,反而是醫師和患者間的互信、以及患者本身的恒心和耐心。

養陰的重點,除了在治療的初期減少症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預防未來的復發。如果有必要,超過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長期少量的服用養陰藥,我個人認為都是可行而且有意義的治療手法。陰氣愈足,則患者「自律神經」的「自律」、「平衡」功能就愈佳,愈能抵抗壓力的侵襲。

由於治療的細節繁雜,所以,我們只能大致的介紹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給大家認識。

希望藉由這些文章,可以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委,以及中藥介入治療的原理。

祝大家,新年快樂,2010年 幸福、健康喔!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