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天空轉吹東北季風,代表秋天進入了尾聲。此時的節令叫「寒露」,夏天酷熱不再,而早晚溫差加大。我們的身體和大自然相呼應,這一陣子,呼吸器官的疾病和自律神經失調的疾患都增加了,其實都和現在的節氣轉變有關。而這個節氣轉變所造成的障礙,中醫把他叫做「燥邪」。

中醫講外來的邪氣有六:風、寒、暑、濕、燥、火。其中燥是被研究得最少也最晚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燥邪」。

中醫討論「燥」的議題,最早可追溯到2400年前的內經:「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生氣通天論》,意思是說,在秋天被燥邪所傷,會導致肺氣上衝 ( 原本應該下降 ) ,而造成咳嗽。「燥」依字面可解釋為乾燥,主要表現的臟器為肺,對應的性質是「金」。

然而接下來的2000多年中,中醫師們對「燥」的定義和病症的討論莫衷一是,各說各話,一直到清代溫病學派大師吳鞠通的出現,「燥邪致病」的機轉才大致抵定了下來。

( 吳鞠通←我的偶像Embarassed……祟拜!!! )

 

吳大師是這議說的: %^#$%^#&#&#^%………。( 很難的文言文,略。以下翻譯成白話文 ) :

 

「咳咳!(清痰),為什麼古往今來,大家對燥邪致病的機轉,各種說法之間有很大的衝突呢?因為燥邪基本上有兩種!一種叫溫燥,另一種叫涼燥啊 」(鏘鏘鏘鏘……鏘!)(觀眾起立鼓掌)

溫燥比較偏火氣,比較容易理解,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個地理環境來比擬,就是「沙漠」→熱到水都乾掉了。身體的症狀包括:聲音沙啞、皮膚乾燥、口渴、便秘、乾咳……這時候吃「 x 都念慈庵 x 貝枇杷膏」或水梨、柑橋、蜂蜜……等效果都不錯。但是,在台灣這個潮濕的環境裏,再怎麼熱,也頂多變成峇里島,不會熱到變成撒哈拉大沙漠。事實上,臨床門診 ( 尤其在台北 ) 也很少見到溫燥外邪的病人。


但是涼燥就很常見了,這一陣子出現的咳嗽及腹瀉病人幾乎都是涼燥外邪所導致。

涼燥很有意思,是寒冷造成的乾燥。怎麼去理解呢?像冰箱裏的檸檬,放了幾天就乾掉了。更精確的講,把身體比喻成一顆大樹,如果氣候突然變冷,封閉了樹葉的毛孔,毛細作用失常,根部的水份沒有辨法上升到樹的頂端,結果樹葉就變黃乾枯。這就是涼燥。葉子像徵我們的呼吸器官,而毛細作用就象徵我們體內的水份代謝循環。

所以在涼燥的初期,因為肺氣不宣,而出現頭痛、微惡寒、鼻塞鼻水咳嗽痰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風寒感冒,結果咳嗽就久治不癒。

 

另外呢!因為水分沒有辨法上升,因此身體的下半部水分就過多,而造成腹瀉,這就是涼燥感冒的特色。

「杏蘇散」就是拿來治療這個「涼燥」的咳嗽和腹瀉。方子的後面附註:如果有腹瀉的話,可以加厚朴蒼朮來治療。

如果這個毛細作用的失常持續下去,乾燥的情形持續發展,不但水分無法到達樹頂,連樹幹都上不去,那麼樹幹就會開始乾裂。許多人的便秘,就是這種「燥邪」導致的便秘。大便乾如羊屎,甚至像小石頭,堅澀難以排出。這種便秘十分難纏,常常軟便藥要吃到很大的劑量才能解便。

吳鞠通建議,用「烏藥順氣散 + 巴豆」或是「大黃附子細辛湯」的加減,來治療這類疾病。才能拔除病根,徹底解決問題。

所以這個「涼燥」,在一開始看起來像是「寒」,到最後卻轉變成「熱」,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也難怪 2000 多年來,眾說紛云,有的人摸到象腿,有的人摸到象牙了。

那麼對於「涼燥」該如何保養呢?枇杷膏、水梨、柑橘、蜂蜜、燕窩……這類滋潤的食物對於涼燥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因為水份已經上不了樹頂了,再持續的澆水的話,只會導致根部的腐爛。重點應該是清除掉樹葉的寒氣,以加強樹幹中的毛細作用,讓水份重新進入樹葉,樹葉才能重現生機。

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個方子叫炙草乾薑湯。這個方子簡單又好吃,可以作為「肺寒致燥」,也就是「涼燥」的保健方。我個人十分推祟。

 

 

這陣子如果常覺得胸口悶悶、提不起勁、容易煩躁,喉嚨有一點點怪怪的,或是在冷氣房中待太久,覺得口乾又有點冷的時候,大家不妨試試。個人建議的比例是:乾薑三錢、炙甘草二片,放馬克杯,熱開水沖泡 3 分鐘,可重複沖泡 3 回。味道芳香、口感甘醇。對於肺胃虛寒的人也十分有效

 

 

但是記得:不可以用生薑喔!一定要用中藥房的乾薑才行。

 


秋燥其實不止影響呼吸系統,也影響大腦的功能。秋瑾的詩句:一葉落而知秋深,秋風秋雨愁煞人。多多少少描了秋天肅殺的氣氛。

憂鬱的人原本就有肺氣不通暢的問題, ( 素問.調經論: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 。因此有許多憂鬱症的患者在進入秋天後開始惡化。這時醫師也應該順應節氣的變化,調整患者肺氣的開合,以利身體的循環,減少秋燥的傷害。另外,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在這段期間,最好多至戶外運動,享受難得的陽光。

希望我們都有個秋高氣爽的秋天!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日的門診工作,除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以外,「疑難雜症」的治療也佔了極大的比重。

 

這些案例,在治療的過程中,或是懸疑離奇,或是枊暗花明,或是一帖見效……可說是臨床工作上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性的一部份,有時間的話,將會一一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今天先來講這個血便的case……

中年男性患者,今日突然出現手麻的症狀,擴展至腳掌麻,接著出現手指不自主抖動,以及身體不定時有抽筋感。問診時,發現近數個月大便形狀改變(腹瀉,大便不成形)常伴有鮮紅血水

患者說,以前手也曾經麻過,但沒有今天麻得這麼嚴重。

舌色紫苔薄黃,脈沉滑數,患者體形較胖,面色紅潤。

 這個病人的症狀應該分成2個部份來討論:

 第 一個是手腳麻及手指抖動的問題。

 

什麼原因造成「突發、暫時性的手腳麻及肌肉抽筋」呢?最常見的是「換氣過度症候群」,通常在清緒激動或害怕時,因為呼吸次數太快,因而二氧化碳被大量排出,身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果下降,就會造成血液的酸鹼值不平衡,因而造成手麻抽筋等症狀。

但這個病人看起來,情緒穩定,呼吸次數也正常。應該不是「換氣過度症候群」。當然電解質的失衡或甲狀腺的疾病也應該在考慮之列……可惜中醫門診不能抽血,只好先解決病人的症狀再說:

中醫對於這方面的問題(手指抖動),倒是有一些經驗可循:

在「溫病條辨.下焦篇」中,有這樣一個條文:
「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乾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驚厥,二甲復脈湯主之」

翻成白話文是這樣的:一個火氣如果很強,進入身體比較深的系統時,可以出現手指蠕動,甚至抽筋暈倒的現象。這時可以用「二甲復脈湯」來治療。

 

這個病人的脈象如下:

 

 

 

 

基本上,是沉、滑、數脈,中間又夾有一些阻滯……轉換成中醫病理學的語言,是說:病人的濕熱很重(滑數),而且進入下焦(沉)的系統,而濕熱已經造成氣血運行的阻礙,可能會導致出血(熱性病的最後結果就是出血,這是中醫講「溫病」系統的基本原則,所謂「衛→氣→營→血」)

 

 所以我們想要治療病人手腳麻而抽筋的現象,就是要立即把火氣(濕熱)減輕,我給病人在足陽明經(小腿前側)放血及針灸,然後給病人服一包科學中藥(乳香、沒藥、白芍、連翹、銀花),病人在這些治療之後,當場,手腳麻及抽筋的症狀就沒有了。←OK,搞定一半!

聰明的讀者一定會問?那為什麼不用「二甲復脈湯」來治療呢?因為二甲復脈湯是「熱邪」,而這個病人是「濕熱邪」,有濕氣的情形下,二甲復脈湯裏面的成分會讓濕氣更加嚴重。因此我們只是頡取了條文中的理論,而不去套用這個方子。

 

 


 

第二個,是血便的部份:大便有血,最常見的是內痔,但也不能排除大腸的發炎、或是癌症。因此我強烈建議患者,要儘速至大腸直腸科門診就醫檢查。

治療血便,我用的藥物如下:當歸、赤小豆、薏苡仁、附子、敗醬草、白朮、連翹、生石膏。(煎劑,二帖,連續服2日)

當歸赤小豆湯是醫聖.張仲景的名方,可以治療「狐惑病」(咽部及肛門的發炎出血),基本上是治療濕熱病的方子。
薏苡附子敗醬散也是張仲景的名方,可以治療「腸癰」(盲腸炎),是治療濕熱及癰膿的方子。
白朮、連翹、生石膏則隨症加減,增加清(肺胃)熱的能力。

效果很好,病人服用一帖水藥之後,隔日大便就沒有出血了,再服用第二帖之後,大便也成形了

基本上,這個病人的討論可以到此為止了,因為如果腫瘤的話,不太可能一帖藥就不流血。

對於病人而言,症狀既然已經解決了,應該不需要再做什麼檢查。不過我很鐵齒+不識相的,硬是要求病人一定要去做大腸鏡檢查,(面對疾病,我們總是得保持敬畏的態度)。病人每次回來門診我一定再給他強調兼嚕嗦一次……在這個嚕嗦醫生Tongue out的逼迫之下,直到一個月後,病人總算做了大腸鏡檢查,結果是完全正常。到此才鬆了一口氣。

 

 

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病人,一坐下來,就伸出手說:「醫生,聽說你把脈很厲害,看看我有什麼病吧!」

把脈的確可以提供不少診斷的線索,有的時候會讓人覺得,「哇!這個醫生真厲害,摸摸手就可以知道我的病」。但脈象真正的作用,在於提供治療時的指引。所謂「欲知病源,當憑脈變」就是這個意思

患者不應該期待(測試)醫師能光靠把脈知道所有的症狀或病情,我們是醫師,又不是算命師,算命師只要算得準就好了,醫師是給人治病的,我如果能得到更多的資訊,就更能有效的治療患者的身體,不是嗎?

配合適當的西醫檢查也很重要,該用大腸鏡檢查時,就用大腸鏡;需要電腦斷層時,就該用電腦斷層……。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應該要用最好的資源來診斷及治療病人。對於疾病抱持著敬畏的心,就是珍惜患者性命的最好方式。

另外,這個案例所使用到的方子,涵蓋了溫病方和金匱方,用方精簡而力量強,(而且也是一般的中醫師不太常(會)使用的方子);對於中醫有興趣的讀者,或是正在學習中醫的學生們,應該是不錯的參考。

謝謝大家耐心的觀賞及聽我碎碎念……我們下回見了!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醫師,我怕吃西藥會上癮,怎麼辨?

門診常回答這一類的問題,所以乾脆整理一下,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常常從西醫拿到鎮靜劑、安眠藥、或抗憂鬱劑,患者也搞不清楚,有的吃得很好,有的不太好,但十個患者裏有八個都會擔心,會不會一直吃西藥,吃到最後,變成藥物上癮,台語說:吃條了……

很多人在治療疾病的期間,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今天就來談談「上癮」和「治療」之間的區別:

在我們治療癌症的疼痛時,嗎啡(morphine)是很重要的藥物之一。許多癌症病人每天都必須施打嗎啡,否則痛不欲生。

嗎啡是一種毒品,很多毒癮的患者,如果每天沒有來一些嗎啡,也是痛不欲生。

乍看之下兩者好像很相同,不過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第一、癌症病人施打嗎啡,是為了止痛,不是為了快感。

第二、上癮的人,接受戒斷後,可以戒除毒癮,回歸正常生活。

第三、對於癌症,止痛是維持生命品質的必要條件之一;相對的,吸毒的快感並不是生命的必需品。

許多患者,在門診時拿出他們的「鎮靜劑」及「安眠藥」,如 ativan, erispan, dormicum, stilnox……e.t.c. 問我說吃這個會不會上癮。

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堅定的說:「不會,你需要的是藥物的治療。」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你累了嗎?

累了就多休息,
累了就吃營養點,
累了就來瓶「蠻牛」吧!
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累也可以算是一種病嗎?是的!貨真價實的,累可以是一種病,而且要積極的治療。

在西醫的診斷裏,就有一項叫做「慢性疲勞症候群」(Chrinic Fatigue Syndrome),ICD診斷碼為780.1

臨床上「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必須符合以下的「必要條件」,再加上「次要絛件」之一

必要條件就是「累」,不是指上了一整天的班工作很累的那種累,而是累了很久,,每天都很累,再怎麼睡,醒來還是很累。……就是一整個累翻了,此「累」遙遙無絕期的感覺,這樣的情形斷斷續續起起伏伏可能已經超過半年以上。

通常,患者會合併有下列的「次要條件」
1. 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會有短暫性失憶或是「恍神」的情形。
2. 在運動或是用腦的活動之後,會覺得累翻了(exhausted)而且時間超過24小時。
3. 雖然睡了一夜,身體仍然很酸痛疲倦,好像沒有睡一樣
4. 沒有原因的關節痛←關節若有紅腫的情形,要考慮自體免疫疾病
5. 持續的肌肉酸痛
6. 頭痛
7. 頸部或腋下的淋巴結腫痛
8. 喉嚨痛

也可能合併下列的情形,如:腹瀉脹氣常放屁、夜間冒冷汗、胸悶胸痛吸不到氣、慢性咳嗽、眼痛眼乾怕光視力模糊、對食物氣味藥物或噪音異常的敏感或過敏、出現憂鬱焦慮焦躁不安甚至恐慌、站起來常常頭暈甚至幾乎暈倒、下巴關節疼痛、體重不明原因改變……等等。


常感到疲倦人並不少,一些問卷調查顯示,大約4個人就有1個人常常覺得自己很累,而疲倦的時間超過6個月的比例,大約100個人中就有2-4個人。在美國的研究指出,美國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只有二成得到正確的診斷或治療,也就是說,慢性疲勞症群的患者中,絕大部份都沒有正確就醫。

雖然西醫有這樣的診斷,但抱歉,西藥中並沒有專治疲倦的藥。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多半是處理從失眠、頭痛……等症狀,並請病人配合冥想、按摩、生物廻饋、打太極拳、練瑜珈……等等,各式各樣的方法不一而足。

醫學界有個不變的定律就是:如果一種病,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可以治療,那就代表「最好的方法」尚未出現,也就是說,這個病的謎底仍未被現代醫學所解開。

中醫對這一類型的疾病,仍然佔有領先的地位。


中醫來看,疲倦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總不外乎「氣虛」,「氣虛」就會累,就會胸悶,就會吸不到氣,就會頭暈目眩全身酸痛,嚴重的氣虛甚至會「累到睡不覺」。

單純的氣虛很簡單,扎幾根針,馬上就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比「愛肝」還好用;回去再吃二帖藥,馬上就「活力旺」,元氣十足。

不過這個世界總是沒那麼簡單,因為氣虛很少單純存在,通常心、肝、脾、胃、腎等臟腑中,至少會有一個臟腑的能量有缺損,在某一個臟氣虛損的情況下,臟腑間的協調功能出現問題,就無法供給足夠的「氣」(能量),因此會導致長期的氣虛疲倦。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西醫的診斷標準中,會觀察到一些「次要條件」,其實這些都隱含了和體內臟腑的關連性:

咽喉痛多半和腎虛有關,腹瀉便秘多半和脾胃相關、厭食睡眠障礙肌肉疼痛多半和肝氣或肝血有關、恍神或注意力不集中則是影響到腎中的真陰真陽……。

可以這樣說,上述這些「次要標準」中的「疑難雜症」,對於西醫而言,根本是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麻煩問題,但是對於中醫師而言,這些「疑難雜症」、反而是解開慢性疲勞的key,是中醫師最珍貴的線索。唯有重視這些相關症狀,循著線索,找出受損的臟腑,加以治療,才能讓恢復臟腑的平衡,讓「氣」(能量)的生成源源不絕,從而解決慢性疲倦的問題。

身為醫師,身兼中醫及西醫的背景,個人強烈的認為

「慢性疲倦」是一個應該「積極」接受中醫治療的疾病。我們不需要苦撐、不應該每天靠咖啡和蠻牛過日子、更不可以因為疲倦而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

您累了嗎?除了來杯「蠻牛」以外……您應該來看中醫。



Doctor01j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